福建自貿試驗區從去年4月21日掛牌至今,在這片實施面積118.04平方公里的區域內,140余項改革試驗任務相繼落地,新增企業數增長近5倍、注冊資金增長8倍,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占全國業務總量的85%,融資租賃、跨境電商、保稅展示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福建自貿區運行近一年,顯示出改革創新的發展活力。
在這里,改革落地與“分秒”賽跑
在福建自貿區,時間不是以月或天計算的,而是以小時甚至分鐘計算。
平潭鼎鑫盛泰貿易有限公司的許麗娟來到行政服務中心,排隊10分鐘后到窗口,遞交已在網上提交過的初審材料,15分鐘后她領到“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加上排隊時間,只花了25分鐘。”許麗娟說。
在福州保稅港區1.2萬平方米的“太元行”汽車運營中心展廳里,160多輛奔馳、寶馬、路虎等高檔進口汽車整齊排列。負責人周景說,現在最快24小時可完成進口車通關放行流程,而在其他口岸最快需要半個月。
在廈門片區,4000多家企業只要登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信息平臺,就能在線上申報辦理55項業務,進出口貨物申報效率提高50%,船舶進境、出境申報分別由36小時縮短為2.5小時和1小時。
爭分奪秒的高效率背后,是福建自貿區創新政府管理模式、對標國際貿易投資先進規則的改革與探索。目前自貿區126項創新舉措相繼落地,其中49項屬全國首創,“一照一碼”商事登記制度在全國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潭片區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入選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簡化CEPA及ECFA原產地證書提交需求和放寬海運貨物直接運輸判定標準的兩項做法,被海關總署復制推廣到全國四個自貿區。
與上海、廣東、天津三個自貿區相比,福建自貿區體量小、基礎弱、區域輻射能力不足,要奮起直追必須爭當改革創新的高地。福建省自貿辦有關負責人認為,自貿區要做的事,正是體制機制的創新。“形成一批具有福建特色、能在全國推廣的創新做法,同時加快形成發展功能。”
掛牌近一年,福建自貿區所承擔的186項重點實驗任務已實施145項,41項正在全力推進。制度創新釋放發展紅利,截止到今年1月底,福建自貿區共新增企業16201戶,增長4.78倍;注冊資本3189.16億元,增長8.53倍。
在這里,自貿試驗與“海絲”戰略同頻共振
福建自貿區是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岸的重要通道,其戰略定位十分明確:要建設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范區、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面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
去年11月,臺灣佳格集團年產20萬噸葵花油精煉加工項目落戶廈門片區,是受惠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最大臺資項目。“在自貿區內允許境外獨資食用油脂加工,這突破了過去此類領域外商控股的限制”。企業負責人唐偉倫說。
福建自貿區成為吸收利用外資的新高地。截止到今年1月底,福建自貿區在負面清單之外備案設立的外資企業共883家,占全省新設外資企業數的97%,其中過半涉足服務業,融資租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企業達百余家。
福建自貿區努力實現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自貿試驗區這兩個國家戰略的對接。2015年10月,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在福州片區掛牌交易。這個面向“海絲”沿線國家的大宗海產品第三方交易平臺,推出電子議價交易模式,目前已發展190家境內外會員,成交貨物3.7億批次,交易總額2410億元人民幣。
打通“海絲”沿線國家商品貿易通道的“海絲商城”,已入駐上百家企業;首屆“海絲博覽會”吸引49個參展國家和地區,總投資814億元。每周一列廈蓉歐班列和中亞國際貨運班列,將開放半徑拓展至更廣闊的區域。
在這里,新產業與新業態迸發活力
春節剛過,平潭跨境通電子商務公司從暫租的兩層小樓,搬進了新落成的海峽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寬敞明亮。公司負責人阮義彬難掩喜悅:“業務增長很快,以前的辦公室不夠用了”。
作為自貿區和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試點區,平潭連接歐美、東南亞、兩岸海上直航等三條跨境電商物流通道基本打通,全島封關運作,企業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大為降低。
跨境通公司主要是為電商企業提供跨境清關與倉儲服務。“從去年7月開業第一天的200單業務量,到年底每天近3000單”,阮義彬說,“半年之內公司業務量翻了十多倍”。
缺乏規模體量優勢的福建自貿區并不盲目求“大”,而是全力求“新”,瞄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為吸引新業態向自貿區靠攏,江陰整車進口口岸、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廈門風信子進口商品直購中心等一批重點平臺相繼建成。自貿區發展功能逐漸形成,融資租賃、跨境電商、保稅展示、整車進口等新業態不斷壯大。
廈門片區半年內引進19架融資租賃飛機、境外融資15億美元,吸引近百家融資租賃公司入駐;海西最大的保稅倉儲基地利嘉國際物流園年初開工建設;江陰港整車進口去年同比增長1.25倍,在全國新批口岸中居前列。
自貿區金融創新能力提升,廈門推出27項金融創新案例,初步建成集兩岸人民幣跨境貸款、清算、現鈔調運與反假幣為一體兩岸貨幣業務合作支點,去年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占全國試點業務總量的85%;福州片區去年跨境人民幣業務同比增長1.4倍。(記者 李慧穎、宓盈婷、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