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福建自貿試驗區改革依舊蹄疾步穩。

管理模式不斷創新
去年12月1日起,臺灣居民在福建自貿試驗區當“個體戶”,無需外資備案,能從事經營活動的行業增至129個,福建在對臺開放上再次領跑全國。幾天后,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支持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政策,一系列新政將為跨境交易營造便利的資金支付、流動、結算環境……
回眸2015,福建舉全省之力建設自貿試驗區,體制改革,機制創新,馬不停蹄。自4月21日掛牌以來,126項創新舉措漸次落地,49項全國首創,50項分批、分期推向全省。更重要的是,8個多月的實踐,基本理順福建自貿試驗區機制,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正引領我省改革全面發力。
商務部研究院評估說:“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各項建設任務扎實推進,改革開放的紅利不斷釋放,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為國家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一批簡政放權、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的創新舉措陸續推出,政府管理模式不斷創新。
去年5月4日,全國首張“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在福建自貿試驗區誕生。“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將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統一為一本證,號碼合并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調查顯示,這一創新舉措推出后,企業設立時間從過去的29天縮短到最快1天。該舉措已向全國推廣。
在平潭片區,社會投資項目審批采用“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章審批、一次出件”,申請材料從250項減少到19項左右,項目選址到竣工驗收時限從平均1年壓縮到93個工作日以內。日前,該舉措被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選入最佳實踐案例,印發全國各地學習借鑒。
在廈門片區,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以及林業、市政、水利、海洋等專項規劃審批的“多規合一”,讓規劃不再“打架”;項目審批“一張表”,則讓建設項目申報環節由24個減少到4個。
如今,三個片區都建立了綜合服務大廳,80%以上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共253項)下放自貿試驗區實施,基本實現了項目審批不出區、企業辦事不出區。
體制機制創新,為自貿試驗區帶來良好的營商環境,各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截至去年12月31日,區內共新增企業13566戶,同比增長5.46倍;注冊資本2807.17億元,增長14.16倍。
企業通關更快捷
一批對標國際貿易通行規則的創新舉措落地,企業通關更快速、更便捷、更便宜。
化繁為簡,便利企業,在通關領域亦是如此。
去年8月下旬,我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率先在福建自貿試驗區上線試運行,推出貨物進出口申報關檢“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系統和船舶進出境聯檢系統等。
據測算,企業通過省“單一窗口”平臺進行進出口貨物申報,申報時間從4個小時縮短至5至10分鐘;船舶進境申報時間由36個小時縮短為2.5個小時,出境時間由36個小時縮短為1個小時。這一舉措,同樣入選了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一年來,駐閩各口岸部門以自貿試驗區為平臺,創新監管模式。
8月,廈門海關在全國率先啟動分類監管新模式試點,轄區內保稅倉儲企業可同時經營保稅和非保稅業務,區內的倉儲資源被有效盤活。
廈門片區于去年7月在全國首創分段擔保業務,保稅展示交易店可根據實際銷售情況按日或按筆繳付稅款保證金,此舉有效緩解企業一次性繳付的資金壓力。年底,福州片區推出了福建自貿試驗區首家區外保稅商品交易中心,讓市民暢享“自貿時代”的購物便利。
兩岸要素流動更便利
一批對臺交流合作的創新舉措和開放措施率先實施,兩岸貨物、服務、資金、人員要素流動更便利。
“之前,我們從臺灣進口原材料,要享受ECFA項下的免稅待遇,須提供紙質原產地證,快遞過來至少要3天,現在憑電子數據就能報關了。”福州泰全電機有限公司經理賴銀光說,他們是“簡化CEPA以及ECFA下貨物進口原產地證書提交需求”這一新舉措的受益者。據福州海關統計,僅此一項新舉措,去年就為轄區企業減免稅款逾3000萬元。
去年6月,該舉措被海關總署復制推廣到上海、天津、廣東的自貿試驗區。
過去一年,以“為創新兩岸合作模式不斷探路”為使命的福建自貿試驗區,在兩岸貨物貿易、人員往來、金融合作等領域持續發力,推出了一系列獨有的好政策。
在平潭片區,臺灣商品被允許“先驗放后報關、先上架后抽檢”;對臺灣小家電率先單方面采信臺灣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認證結果和檢測結果,辦理手續從90天左右縮短到1天……通關快捷讓平潭對臺小額貿易市場紅紅火火。截至目前,已入駐商戶245戶,其中64%來自臺灣,市場總銷售額突破5億元。
兩岸旅游業合作也有實質性突破,國家旅游局出臺支持福建自貿試驗區擴大旅行社業開放和放寬旅游從業人員限制后,我省隨即明確了福建導游資格考試對臺灣戶籍居民開放。
兩岸人員往來方面,除率先實施臺灣居民入境免簽注和試點簽發電子臺胞證外,“臺車入閩”也在5月實現常態化。
在引進人才方面,平潭片區積極探索引進臺灣專業人才參與平潭管理和建設,首批聘用了6名臺灣專才。廈門片區設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目前已有數百家企業或項目登記入駐,為閩臺的人才交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開辟了一條新路。
【展望2016】
“十三五”開局之年,福建自貿試驗區依舊是福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在剛落幕的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培育新型業態和功能,加快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省自貿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福建自貿試驗區將做到六個“突出”,即:突出統籌協調,抓緊落實正在推進的47項重點試驗任務;突出先行先試,研究推出一批新的試驗項目,保持在制度創新方面的領頭羊地位;突出復制推廣,推動區內外聯動,加快發展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融資租賃等新型商業模式;突出項目帶動,打造高端產業板塊,推動重點業態發展,力爭做大流量;突出防控風險,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研究出臺福建自貿試驗區風險防控底線清單;突出年度評估,強化監測,確保在福建自貿試驗區“一周歲”之際,交上一份高分答卷。(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