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綠色
編者按:“十二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是全國為數極少的水、大氣、生態全優的省份之一。連日來,暖陽高照,讓全國“最綠”的八閩大地愈發綠意盎然、春意濃濃。就讓我們踏著新春的腳步,去實地感受、體驗“清新福建”的魅力吧。

①9日,游客游覽特色生態古村——連城縣培田古村,當日游客量比去年增長31.33%。(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黃水林 攝)

②9日,南安翔云鎮翔山村通過引種臺灣新品種水果和苗木,吸引了許多自駕游客。(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陳鑫煒 黃小燕 攝)

③春節期間,南靖土樓景區每天都吸引著上萬名游客前來。(郭碧燕 賴林青 攝)

④大年初一,福州城市健身休閑步道——福道金牛山體育公園段試開放,吸引不少市民。(記者 龍友情 攝)
紅火生態游
“下午4點不到,3000碗扁肉全都賣光了,游客真多啊!”9日,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的扁肉店老板張職強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走在漈頭村,只見人頭攢動,原生態的鯉魚溪,和古民居、古巷道、古牌匾,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令游客流連忘返,也帶火了當地的農家樂。
縣旅游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漈頭村是千年古村,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等4塊“國字號”金字招牌。前年,縣委主要領導掛村后,先后籌措資金近千萬元,用于完善村基礎設施,并花大力氣清理了污水橫流的鯉魚溪,整治了臭氣熏天的垃圾溝,讓漈頭這顆沉睡的“明珠”再次熠熠生輝。
來自寧德市區的游客張誠巧和朋友一行5人,自駕游玩了漈頭、漈下和雙溪。“沿途欣賞了青山綠水,進村感受了傳統文化,玩得非常開心。”張誠巧說。(王國萍 張尚瑤 張川閩 發自屏南)
鄉村變靚了
9日,記者走進松溪縣溪東鄉溪東村,干凈整潔的街道兩旁,花草綠樹相得益彰。站在回龍廊橋上,橋下清水粼粼,河邊綠柳依依。休閑公園里,游客人頭攢動。
過去,這里曾是村民眼中的“公共垃圾池”,河水又臟又臭。對此,溪東鄉創新推行“以河養河”保潔模式。全鄉河道實行統管,將河道采砂養魚經營權與管護保潔責任掛鉤,以其部分利潤作為承包人實施河道管護保潔的費用,向社會招投標,實行市場化運作管理,從而達到河道長效保潔的目的。家住河邊村民蔣勤說:“現在河道變干凈了,住得也舒服,往河里扔個塑料袋都覺得慚愧。”
鄉村越變越靚,離不開環境的改善、美化。在溪東鄉美麗鄉村景觀帶的沿線村莊,村道干凈,每隔幾十米放置環保垃圾桶。在綠化上,也下足功夫:公路沿線建成五彩花卉帶,河道兩旁營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精致風景,還免費贈送月季花苗,引導村民進行房前屋后的美化。(記者 劉輝 通訊員 謝欣言 徐園園 發自松溪)
游春城市中
“有了棧道,踏春、呼吸新鮮空氣根本不用去鄉下。” 9日上午,龍巖市區蓮花山木棧道致遠亭,家住城區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正在亭子里休息。春暖花開,他們本想去鄉下,但考慮到正月初二高速可能很堵,于是就改到棧道“體驗原始森林的感覺”。
龍巖城區中心有登高山、蓮花山兩個公園,面積超過200公頃,森林覆蓋率90%以上,基本屬于原始、半原始狀態的森林,成為龍巖市區獨特的生態名片。近年來,隨著當地水泥、煤炭等產業逐漸遠離城區,空氣質量也有了質的改觀。為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2010年以來,龍巖分兩期投入上億元,先后建成蓮花山木棧道以及登高山和蓮花山連接棧道橋,總長度4900多米,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以前,我還在棧道沿途看到過三只河麂,而且它們不怎么怕人,可見我們這里的生態有多好。”休息片刻后,李先生一家三口又繼續在棧道上走起來……(記者 張杰 通訊員 溫連光 發自龍巖)
溪水城中留
“蘭溪清清向東流,清清溪水城中留。”春節期間,仙游縣城的木蘭溪沿岸,成為當地群眾“游春”的好去處。
近年來,仙游突出“顯山、露水、彰文、宜居”特點,將城市與旅游的規劃、建設相結合。今年初,隨著木蘭溪北岸洪橋段生態景觀工程改造竣工開園,木蘭溪城區段南北兩岸30公里防洪生態景觀工程基本建成,成為莆田最長的集防洪、生態、民藝、民俗、健身、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園林工老李告訴記者,防洪生態景觀工程建有16個親水平臺和6個水上舞臺,有40種喬木、12種灌木、21種地被植物穿插其間,秋楓、鳳凰木、藍花楹、紅楓、鴛鴦茉莉等花木層層分布,讓木蘭溪兩岸四季飄香,讓市民充分享受親水樂趣。
“仙游縣城不僅水好,而且城里四處都能看見綠色,空氣清新自然。”一位在仙游創業的江西雕刻工陳立贊嘆不已。(記者 陳榮富 通訊員 鄭志忠 發自仙游)
氧吧深呼吸
“泰寧的空氣太棒了,不愧是‘洗肺圣地’。”9日,來自河北的游客李明澤在大金湖景區贊不絕口。
李明澤說,在北方,進入秋冬季,霧霾天讓人感到壓抑,就想找一方凈土暢快呼吸。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泰寧。“一下車就感覺空氣特別清新,天空湛藍得就像是在高原上,而滿眼的綠色,更讓人感到無比舒暢。”
作為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泰寧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95%以上區域空氣為最清潔,在省旅游局發布的福建優質生態旅游景區的清新指數中,泰寧景區的PM2.5為“優”、負氧離子指數為“非常清新”,是親近自然、安養休閑的“天然氧吧”。
為保護好這片青山綠水,多年來,泰寧大力開展節能減排、發展生態經濟、營造綠色環境。“去年,我們景區被省旅游局列為構建‘清新福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旅游直通車’唯一試點縣。”泰寧縣旅游局副局長黃小榮說。(記者 項裕興 通訊員 邱燦旺 發自泰寧)
漫步慢行道
9日上午,暖陽高照,在廈門同安區祥平東路沿溪一側,一段250米長的嶄新步行道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就是同安東西溪城區段慢行系統工程剛完工的示范段,由透水材料鋪設而成的朱砂紅色路面與綠樹、紅燈籠相輝映,為新春佳節平添了幾分喜慶。
市民楊先生在慢行道上悠閑地曬太陽,他贊嘆道:“這條路政府考慮得太周到了,以后下雨天,我們也有休閑的好去處了。”
據了解,為建設海綿城市,同安區著力整治環境,在修建慢行系統上下足了功夫。東西溪的水經整治,變得清澈了;沿溪人行道經改造,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濕了鞋襪;路面的綠經優化,也變得漂亮了。東西溪城區段慢行系統全線長6500米,其中,新建慢行道1100米,改造慢行道2313米,標識畫線3087米,工程建設涉及慢行道、綠化提升、藝術小品、夜景及配套工程,計劃于上半年全線建成投用。
同安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蔡工告訴記者,250米長的示范段是為了讓市民先行體驗,在后續的建設過程中,還將收集市民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改善提升。(福建日報 林世雄 楊珊珊 楊心亮 鄭素描 發自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