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執紀監督 ——我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側記
18日,記者從省紀委獲悉,我省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上線運行一個月來,共錄入2600多條監督執紀信息。該系統運行情況如何?產生哪些效用?記者深入實地進行采訪,近距離參觀該系統的運行過程。
數據報送網絡化
12月10日,詔安縣某鄉鎮領導因違反工作紀律被黨紀立案審查。第二天,詔安縣紀委就將立案信息錄入全省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而省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一臺電腦屏幕上,隨即同步顯示了該立案信息。
情況明、數字準是為了工作指導更有效。如此快速上報數據,就是該信息管理系統的一大特點。這在以往的數據統計中是難以做到的。數據上報“提速”的根本在于系統采用了網絡版的管理軟件,使得網絡的快捷、直通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掛載在福建省紀委機關的內網主頁上,全省各級用戶均無需安裝管理軟件,可直接從頁面的指定窗口上登錄使用。
隨著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數據統計插上科技的翅膀,統計速度大幅提升。目前,該系統已將全省所有市、縣兩級紀委和省直派駐機構等共150多個用戶聯網在一起,形成省、市、縣“直通車”,全部數據直報省紀委,無須層層匯總和累加。
記者在現場看到,省紀委案管室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大到全省或一個設區市,小到一個縣或某個省直派駐機構,各級開展監督執紀情況立即快速統計、實時展現出來。
“快速的信息反饋,得益于數據直報模式的轉變。只有數據清楚、情況明白,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工作指導才更精準、到位,從而有力推進全省監督執紀工作的深入開展。”省紀委案管室負責人說,今年1-11月,全省各級開展紀律審查6571件,同比上升22.23%。其中,廳級22件、處級232件,分別同比上升29.41%、30.34%。
數據更新實時化
“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本地區各縣區新錄入哪些信息,然后抓緊審核;下班前還要再登錄進去看一看,還有哪些信息沒審核,這樣心里才踏實。現在,已習慣了這種工作節奏。”莆田市紀委案管室的小王講述著工作感受。
記者注意到,電腦屏幕上的數據信息是動態的,每過幾秒鐘新錄入的信息就自動滾動更新,原先置頂的數據不斷刷新。不到兩分鐘,原先置頂的數據就被更新3次。正因如此,只有市、縣紀委及時錄入數據,才能確保信息系統的數據做到實時更新。
“12月11日,某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因違規發放津補貼問題被廉政談話”“12月14日,某辦公室副主任因泄露工作秘密被立案審查”……這些監督執紀信息,為何這么快就反饋上來?關鍵是省紀委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數據上報工作機制,要求對開展立案審查、信訪初核、談話函詢、組織處理、“一案雙查”等工作,應當在實施后3天內將相關信息錄入系統;否則,系統會在遲錄信息前面亮“紅燈”警示。
省監察廳副廳長馮新婷說:“原先的信息上報存在滯后現象,人工催報既費時又費力,采取科技手段進行督促管理,既準確又快捷,工作成效明顯。”
科技不僅可以助力,還能傳導工作壓力。“我們基本都會在第一時間,將新產生的數據信息錄入系統,誰都不希望自己被亮‘紅燈’警示。”泉州市紀委案管室的小林說。
為確保數據錄入準確、表述規范,系統在數據報送過程中,還增設上級紀委審核把關功能。設區市紀委必須對縣紀委上報的信息進行審核,一旦發現錯誤,可從系統中將信息退回填報單位,進行補充修正后再報送。12月8日,德化縣紀委案管員小梁收到一條當天剛上報就被退回的信息,退回原因是“部門分類填錯”。泉州市紀委在審核數據時發現了這一錯誤,并及時將修改意見通過“批注”形式反饋給小梁。
數據展現直觀化
省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負責人介紹,該系統采取羅列清單方式,對信息進行直觀顯示。姓名、單位及職務、反映問題簡況、辦理過程、處理時間、處理結果等,都能在頁面上一一顯示出來;進一步了解更為詳細的情況,只需選中該條信息,就可調取全部信息材料。
系統共設置談話函詢、組織處理、紀律審查、移送司法、一案雙查等五個子模塊,可以全面地顯示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進展情況。
“數據收集是手段,分析利用才是目的。”為此,系統分類統計后,實時地對數據進行分析,并自動生成直觀性強的圖表。
該系統可實現對數據自動累加,以柱狀圖、餅狀圖等圖表形式,對監督執紀成果進行直觀展現。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分析圖中,全省及各設區市開展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一張圖就能全部反映出來,每種顏色代表一種形態,色柱的長短,代表該形態所占比例大小。圖表顯示,簡潔直觀,視覺沖擊力強,各地各部門的監督執紀成效一目了然。
省紀委負責人告訴記者,研發全省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是貫徹落實王岐山同志來閩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目的是更好地指導和推動各級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讓紀律真正成為廣大黨員干部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記者 何海銘 通訊員 陳金來 池世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