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有13個國家的牛肉獲準進口我國,美國牛肉進來后,主要是與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牛肉展開競爭,筆者認為,競爭帶來的好處,不僅能豐富國人的餐桌,還能減輕我國養(yǎng)牛所帶來的環(huán)境壓力。
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牛肉消費國,但人均牛肉消費僅5.2公斤,與世界平均消費量8.6 公斤相比處于較低水平。隨著購買能力和購買意愿的增強,需要更多的牛肉供應市場。筆者認為,增長出的牛肉需求如果由進口牛肉來補足,比我們自己養(yǎng)牛來得更劃算,可以減輕養(yǎng)牛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
畜牧業(yè)污染悄然無聲,是僅次于鋼鐵、煤炭的最大污染行業(yè)。
會有多嚴重呢?
先說說養(yǎng)牛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國外研究人員發(fā)現,牛和其他反芻動物會向空氣中釋放甲烷。反芻動物食草為主,為消化吃進去的粗纖維,它們的胃里會產生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夠制造甲烷,通過打嗝排氣和排泄物釋放到空氣中。有研究發(fā)現,每只牛平均每天產生200升的甲烷,德國還有報道稱每天產生500升的甲烷。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威力要強大23倍的溫室氣體。據統(tǒng)計,牲畜所釋放的甲烷氣體總量,大約占了全球總排放量的五分之一。
除了二氧化碳和甲烷,臭氧是第三種溫室氣體,發(fā)酵的動物飼料比車輛排放更多有害的臭氧。
另有一組研究報告顯示,畜牧業(yè)占與人類有關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65%,而一氧化二氮所造成的全球變暖潛能是二氧化碳的296倍。
而每生產1公斤肉類,就會排放出36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于開車3小時的排放量。
從土地占用情況來看,畜牧業(yè)放牧占用的土地總量,相當于地球陸地無冰表面的26%;用于飼料作物種植的土地總量占耕地總面積的33%。此外,放牧還可造成土地退化、水資源短缺、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我國為治理空氣污染,不惜關停高排放企業(yè);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緊缺。
根據這些情況,筆者認為,我國的牛只存欄量與牛肉產量應該減少而非增加,但為滿足消費需求,多進口些牛肉是明智之選。
過去,我國出口的資源性產品占比較大,后來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現在國力強大了,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被放在第一位,所以應讓牛肉這類資源性產品由國外去生產,我們來食用,享受美味的同時還能留住綠水青山。(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