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臺區的史女士向工商部門投訴,稱其在一家健身會所辦理了一張記次健身卡,共花費4000元,可使用次數200次,此卡辦理后,一直未使用,后來,史女士發現自己懷孕了,無法到健身房進行健身,要求退還卡內金額,商家拒絕。無獨有偶,翟女士也有類似遭遇。翟女士也在該家健身會所辦理了健身卡,此卡為年卡,無次數限制,翟女士稱辦卡時商家承諾家庭中的四口人都可以使用,但當翟女士來消費時,健身會所只允許3人同時使用,雖然店家口頭答應了翟女士的退費要求,但至今也未履行,多次協商未果,翟女士只得進行了投訴。
最近幾年,工商部門接到因辦理預付卡引發的消費投訴非常多,此類糾紛主要集中在誘導消費、經營主體不合法、霸王條款、強制服務、虛假宣傳、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變相漲價、擅自中止服務等八大問題,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1、健身行業由于其行業特點,目前普遍采用會員制、預付卡的消費模式,例如:次卡、月卡、年卡等,消費者要事先充值,才能進行消費。此外,有的健身商家雖然可以購買單次服務,但其花費遠遠高于一次性充值消費;
2、健身行業競爭激烈,但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范,定價權在商戶,所以健身商家在促銷時手段五花八門,缺少行業約束,導致促銷細則朝令夕改、口頭承諾言過其實等現象時有發生;
3、消費者在選擇健身商家時,一方面未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自己的健身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會員卡;另一方面,選擇健身商家之前,沒有做到貨比三家,對健身商家經營狀況及內部鍛煉設施缺乏了解。
基于以往投訴情況,首都工商提示廣大愛好健身的消費者,在選擇健身商家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套餐優惠力度大,適合自己才像話。健身商家套餐種類繁多,記次卡,包月卡,包年卡等數不勝數,總結起來就是充值越多和卡時間越長優惠力度就越大,消費者切莫被眼前的優惠迷惑,一定要根據自己經濟實力以及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套餐。此外,對于第一次進健身房的消費者,我們還是建議您要辦理期限短金額少的套餐,鍛煉一段時間后,再決定是否延長期限繼續充值。
2、口頭承諾大白話,落到紙上防有詐。健身商家在說服消費者辦卡時,往往會口頭承諾一些優惠,例如贈送次數、放寬使用范圍等,消費者往往輕信這些看似信誓旦旦的承諾,但有不少健身房缺乏誠信,翻臉不認賬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案例不勝枚舉。所以消費者在得到健身商家的口頭承諾后,應要求其將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或者單獨寫到紙上,并讓當事人蓋章簽字確認。
3、出現糾紛莫驚慌,留存證據撥熱線。消費者在與健身商家產生糾紛后,可以撥打市民服務熱線12345或者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熱線說明情況,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聯系當事雙方進行調解。消費者在反映問題時,一定要提供發票、合同等相關證據,這些證據將對整個調解過程至關重要,也是相關部門正常履行職能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