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購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網購消費評價系統也因此應運而生。消費評價系統的出現,一方面保障了消費者的權利,給了消費者發布消費體驗的言論空間,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消費者的任性評價導致越過了“差評”的限度,各種消費矛盾也隨之出現。那么,作為消費者,該如何正確地行使“差評”的權利呢?
“差評” 語言不文明 點評網站需屏蔽
某酒店發現百度快照抓取來自某點評網的幾篇帖子使用了“垃圾,騙子,再也不去他們家了……”等存在不文明用語,并夸大了收費標準等事實,酒店多次要求某點評網刪除上述帖子,但某點評網拒絕刪除。該酒店認為,某點評網拒絕刪帖,上述帖子被諸多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瀏覽到,導致其公司大量客戶流失,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故起訴至法院,要求某點評網立即刪除帖子,在其網站上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萬元。
某點評網認為,其針對帖子中一些不文明詞匯已做了屏蔽處理,已經盡到了必要的注意義務和審核義務。如果酒店禁止注冊會員消費者對注冊商戶進行消極評價,將不利于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更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故不同意酒店的全部訴訟請求。法院認為,注冊用戶在某點評網上發表消費者評價的行為本身并未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酒店作為經營者,應對消費者針對其服務本身的評價予以必要的容忍,因此判決駁回酒店的訴訟請求。但同時指出,網絡用戶發表對商戶的評價時除了遵守法律規范,也應遵守網絡道德規范。
律師點評
天津市天爍律師事務所李勇律師表示,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質量享有公正評論的權利。本案中,從酒店提交的證據看,相關的評價主要是對服務的感受,因消費感受因人而異,僅從已有證據無法認定帖子有關言論本身為虛構事實的誹謗、詆毀,因此帖子本身不涉及侵權。作為提供點評平臺服務的網絡服務商,在涉案“差評”帖未被確定為侵權的情況下,某點評網未采取刪帖措施,并不違反法律規定。但評價中使用的一些不文明用語不符合網絡道德規范,在商家通知某點評網站后,網站可以盡快對相關不文明用語進行屏蔽。
跟帖偏激 網站可刪帖
某化妝品公司在某化妝品網站論壇上發現一篇針對其公司的“差評”帖,指名批評其公司提供的服務,提醒各位消費者不要上當,言辭偏激,還引發了很多其他網絡用戶的跟帖批評。化妝品公司認為上述網帖及其下的某些跟帖的內容侵犯了其名譽權,造成其客戶流失、營業額降低,于是發送律師函,要求網站刪除網帖,某化妝品網回復稱無法刪除。隨后,化妝品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某化妝品網立即刪除該網帖及跟帖的全部內容,在網站首頁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
某化妝品網提交了網站論壇服務條款、網站論壇總則,以證明其已要求會員不得侮辱誹謗他人,并聲明會員發表的文章或圖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論壇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一審法院經審理駁回了化妝品公司的訴訟請求。化妝品公司不服一審判決,進行了上訴。經二審審理,法院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某化妝品網站刪除涉案帖子及跟帖的全部內容。
律師點評
天津市天爍律師事務所李勇律師表示,涉案網帖內容主要是對消費者自身所接受服務的感受和評價,雖然該主觀性感受和評價是負面性的,所用的個別言詞存在過激情形,但并無明顯的侮辱、誹謗內容,是一種情緒宣泄,并非對某公司的惡意攻擊,因此發帖人并未構成侵權,某化妝品網站也無需承擔連帶責任。但該網帖言語違反了網絡用戶與網絡服務提供者之間訂立的網絡服務規則,如果相關主體對此明確提出異議通知時,網絡服務提供者應承擔刪帖等義務,因此判決某化妝品網站刪除該網帖及跟帖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