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近日表示,雖然故宮的門票價格多年沒有漲過,但故宮從未想過要漲價,“相反,在未來,如果得到社會理解、經過有關部門同意,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免費開放。”(6月12日《人民日報》)
在國內一些景區門票頻繁漲價、違規漲價的情況下,作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的故宮,其門票價格卻多年沒有漲過,而且從未想過要漲價,甚至未來考慮免費開放,讓人不得不另眼相看,也值得其他景區管理者有所反思。
故宮門票價格,多年來旺季為成人每張60元,淡季每張40元,老人、學生等特殊群體票價更低。相比故宮的游覽價值,相比國內其他一些景區門票,故宮現行門票價格并不算高。之所以保持這種“平民價格”,不外乎三個原因:每年都有財政撥款;為了讓普通老百姓游得起;為了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
反觀某些頻繁漲價的景區景點,地方財政不僅不支持景區,反而還把景區門票當成“提款機”;不會過多考慮老百姓旅游負擔和優秀文化傳承,而是想著有更多門票收入、旅游收入。從這個角度而言,故宮多年保持門票價格不漲以及未來考慮免費開放,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借鑒和學習。
可能有人會認為,故宮由國家財政直接撥款,自己也沒有增收壓力,而地方財政沒有能力支持景區門票平民價格和免費開放,所以不具有復制性。其實,地方政府不從景區賺錢,或者給景區一定財政支持,也是可以考慮的,關鍵在于,是否把游客負擔和文化傳承放在首要考量因素?
或許還有人會認為,故宮門票保持“平民價格”雖然可行,但未來免費開放未必可行。其原因是,故宮門票收入每年高達數億元(比如2011年故宮門票收入6.5億元),一旦免費開放,國家財政補貼壓力太大,而且,免費開放后,故宮管理成本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但在筆者看來,故宮未來免費開放具有可行性。從財政投入角度而言,這是一種比較劃算的投入,因為免費開放,一方面能讓故宮變成一項重大民生工程,能讓低收入人群也能游覽故宮;另一方面,能讓故宮變成更有價值的文化傳承工程,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傳下去。這兩方面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從國家財力來說,應該也有能力承受故宮免費開放帶來的門票收入損失,因為我國財政收入每年仍將保持合理增速,不差補貼故宮這點錢。再說,免費開放后管理成本也不會增加多少,因為故宮早已采取每日限流8萬人等措施,不必用價格杠桿來調控客流了。
而且,早在2008年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就聯合印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很多博物館因此免費開放,獲得廣泛贊譽。作為全國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故宮也需要發揮示范效應。所以未來故宮免費開放是值得期待的。
那么,單霽翔所說的“條件成熟時”該怎樣理解呢?筆者的理解是,實際上滿足兩大條件即可免費開放:一個條件是調整財政預算,不再編制門票收入,加大撥款力度;另一個條件是,在程序上要經過有關方面批準,涉及宣傳、財政、文化、文物等主管部門。
鑒于很多低收入人群對故宮文化、傳統文化有強烈需求,也鑒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緊迫性,不妨早日把“故宮免費開放”提上議事日程,讓優秀傳統文化面向全民免費開放,而不再通過門票價格只向游得起的部分人群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