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7日訊(實習記者 王君)6月1日,上海食藥監局發布了“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7年第2期藥品監督抽驗質量公告”,2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其中安徽易元堂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易元堂”)的“白術”經檢驗,“二氧化硫殘留量”項不合格。專家指出,二氧化硫殘留項目主要控制中藥材或飲片等經過硫磺熏蒸后的二氧化硫殘留量。
記者發現,安徽易元堂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各省市食藥監局的檢驗不合格名單中。其生產的白術、沉香、紅花、醋延胡索、白芍、橘紅、通草、山豆根、白礬等9種產品半年內相繼被上海、廣東等地共六家檢驗部門檢出不合格。
今年1月10日,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的“關于中藥材及飲片專項抽驗結果的通告”中,安徽易元堂被3省市食藥監局檢測出旗下藥品不合格。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檢測“沉香”時檢測出松香;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測“紅花”時,檢出酸性紅73、檸檬黃;廣州市藥品檢驗所檢驗“醋延胡索”時,檢出金胺O。
1月24日,山東食藥監局發布的公告中指出,安徽易元堂生產的“白芍”,“含量測定”不合格;生產的“橘紅”,“含量測定,鑒別,性狀-(1)顯微特征,(2)薄層色譜”不合格;生產的“通草”,“鑒別,性狀-顯微特征”不合格;生產的“山豆根”,“含量測定,鑒別,浸出物,性狀-薄層色譜”不合格。
5月18日,安徽食藥監局對安徽易元堂開展白礬生產專項檢查,檢查發現,企業存在不誠信行為,對國家食藥監總局2017年第70號通告涉及該企業的130108批次不合格白礬,經多次核查均不承認為其生產,此次專項檢查中方承認是其生產。同時發現安徽易元堂存在銷毀生產、檢驗和銷售記錄,實驗室管理不規范,部分檢驗設備操作系統未設置開機密碼、未設置三級權限、無審計追蹤功能等缺陷項目,其行為嚴重偏離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根據《藥品管理法》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國食藥監安〔2011〕365號)等規定,安徽食藥監局收回安徽易元堂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藥品GMP證書》,并責成亳州市食藥監局監督該企業按照藥品GMP要求進行全面整改。
記者從安徽易元堂官網了解到,公司2006年11月通過國家GMP質量認證,2010年8月取得出口中藥材生產企業注冊登記證書,2011年通過了GMP 的二次認證以及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主要從事中藥飲片、代用茶、調味料(固態)、水果制品,(水果干制品)生產銷售和農副產品收購。
記者按照安徽易元堂官網留下的聯系方式,多次嘗試致電該企業詢問整改情況,截至發稿前,仍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