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不少想“搏名聲”的企業,時常用有些過激的行為來詮釋產品的安全性,比如喝涂料和吃壁紙。“能吃”,似乎成了能說服消費者的安全標準。以此類推,被愛美女性天天抹于唇上的口紅,也紛紛推出了“食品級”概念。
“能吃的口紅”,真的像宣傳的那樣能隨便下肚嗎?“能吃”和“不能吃”的口紅到底有哪些區別? □ 本報記者 張麗娜 能不能吃 主要看成分
記者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到,普通的口紅,其配方一般包括稀釋油、固化劑、防腐劑、顏色分散劑、著色劑以及香精香料等,其中很多成分均為化工制品。而食品級口紅在原料采用上,則傾向于植物提取。
在某網購平臺上,一款號稱“可以吃、孕婦兒童均可用”的口紅產品介紹中稱,其主要成分為進口食用植物油、農家食用蜂蜜蠟、法國烘焙食用色粉等。
產品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該款產品用的色粉不是口紅專用粉。另外,據銷售人員透露,有些口紅粉雖然有各種“天然”、“純植物”證書,但未必能入口當做食物。他們用的原料都是在食品店采購的,全部是純食材手工制作。
直接把食材買來做成口紅,無添加、無合成,聽上去的確很安全。但記者發現,這種號稱可以吃的口紅,保質期居然有12個月。什么食材能在自然環境下12個月不變質、不腐爛呢?比如其中的“進口植物油”成分。記者了解到,一般食用植物油,在玻璃或鐵制容器中常溫保存的安全食用期限為18個月,超過這個保質期,產品就可能變味或變質。在低溫、避光、密封貯藏等條件下,新鮮營養植物油的保質期只有兩個多月,不超過80天。就算有18個月的保質期,進口植物油從國外進口到國內,再被口紅生產者當做原料制成口紅,再賣到消費者手中,并且保證12個月的保質期,這個時間周期,疑點不少。 “可以吃”的誤區
據專家介紹,在食品加工業,為防止食物腐爛變質,防腐劑通常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只要將添加量控制在標準范圍內,在可以保持食物性狀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事實上,多年以來銷售的“非食品級”口紅,其防腐劑添加在合理范圍內的,從未有過“傷人”案例。
廣東某化妝品企業研發部經理劉先生在接受記者在線采訪時說,“很多消費者對化妝品的有害性存在很多認知誤區。比如,認為含防腐劑的肯定不如不含防腐劑的好,天然植物成分的肯定比化學產品好,但事實可能正相反。”
劉先生還用自己的遭遇作出一番解釋,“去年我家裝修房子,選購了一款號稱‘可以吃’的壁紙膠,成分是無添加的土豆淀粉。壁紙貼完的確沒有任何異味,家人也都很放心。但今年,因為屋內返潮,壁紙長毛了。把壁紙撕下來后發現,土豆淀粉壁紙膠黑乎乎一大片,有些地方甚至感覺要長出蘑菇來。這會滋生多少細菌呢?是不是存在安全隱患呢?化妝品也是一個道理,沒有防腐劑的口紅,可能使用幾天之后就會產生細菌、微生物、致病菌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合理使用防腐劑的口紅,可以杜絕這些危害。一支口紅就算天天抹,也能用好幾個月,每天的用量微乎其微。就算是‘可以吃’的口紅,也不會有人買來整支吃。”
另外,記者發現,標榜“可以吃”的口紅,通常都會指出孕婦也可以使用,是否真的如此?北京日化協會方面表示,孕婦使用的潤唇膏可以添加天然油脂和天然蠟類,比較安全,但只要是口紅都得添加著色劑,孕婦應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