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閑置經濟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風口,怎么玩就成了整個行業競爭的關鍵點。
上個周末,阿里西溪園區來了一批特別的人,他們穿著怪異(有穿cosplay的,也有穿漢服的),卻都掌管著價值百萬美元的魚塘。
魚塘是什么?魚塘是阿里旗下閑置交易平臺閑魚上的一個個社區。用戶在這個社區里產生話題、產生內容,并與其他用戶發生聯系,進行交互,而魚塘的管理者就是“塘主”了。這天,是閑魚塘主大會。
閑魚首度為魚塘計算價值,通過統計魚塘粉絲數、變現能力、活躍度等緯度估算,在閑魚上,竟然有735個價值百萬美元以上的魚塘。“cos二手”魚塘人均年齡只有19歲;而“緬因貓”魚塘人均客單價高達5000元。
“母嬰閑置”魚塘
每天有1500件商品流轉
黃蓓是一名全職媽媽,帶孩子之余,也順帶主持“母嬰用品閑置群”,一方面轉讓閑置母嬰用品,另一方面也分享帶娃心得。
最開始,魚塘里的塘民都是附近居民,線上、線下交易都挺熱鬧,僅僅一個月,魚塘就撮合了100單交易。
嘗到甜頭的黃蓓開始正視“做塘主”這件事。她發現,“第一次做媽媽的人,大多搞不懂小孩真正需要什么,所以閑置物品都很多。”一來二去的,母嬰類的閑置交易就多了。
而黃蓓的角色是,既要引導、還要解答疑問。最近,她還發起了關于“婆媳問題”的討論,一下子吸引了400多個媽媽來討論。
打理一年多,“母嬰用品閑置群”累計發布閑置商品30萬件,還有不少的母嬰電商和育兒達人找到黃蓓,想要跟黃蓓和她的魚塘進行合作。在閑魚看來,黃蓓的“母嬰用品閑置群”價值已經高達100萬美元,平均每天有1500件閑置商品在她的魚塘流轉。
促成一樁生意提成5%
塘主也挺賺錢
那么,塘主們是義務勞動嗎?
從初衷說,塘主們建立社區,是出于興趣。比如愛聊母嬰問題的,就建了母嬰類社區;愛玩cosplay的,建了二次元社區;喜歡攝影的,建了攝影類的社區……閑魚還曾推出過“職業魚塘”,醫生、律師、畫家、碼農,每一種職業都成為閑魚的一個技能魚塘。
當然,也不會是義務勞動。據了解,塘主有特權可以按用戶需求,將出售的商品展示在“顯眼的地方”,成功出售后,用戶需繳納相應的提成給塘主,金額多少由塘主自己定,閑魚不會從中抽成,全部收入歸塘主所有。據悉,目前塘主所設的提成一般占成交金額的5%左右。而除了提成外,塘主還會有廣告等其他收入。
不過,塘主這錢賺得并不輕松,他們不僅是魚塘的管理者,更是服務者,買賣雙方吵架了,得管;商品出售后有問題,得協調……他們平均一年自覺服務塘民、處理塘務1016次,平均每月在線治理23天,比打卡上班的白領還勤快。他們中,62%是男生,73%來自一、二線城市,絕大多數是都市白領、大學生,還有44%的塘主是“90后”。
隨著消費習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商品進入快消領域,閑置物品交易市場前景巨大。“為什么要做閑魚?每個人都會有閑置,而且會越來越多。空間非常大。閑魚會成為淘寶一樣的現象級產品。”閑魚負責人諶偉業說。
目前,進入閑置經濟領域的大牛也很多,例如58集團的“轉轉”就是奔著這塊蛋糕來的。閑魚大概意識到了,閑置物品交易也可以成為陌生人社交O2O的一個契機。從單純的交易,變成興趣引導的互動,再由線上向線下轉移,圈子就自然形成了。
“有互動和沒有互動,轉化率相差幾十倍。”諶偉業表示,人的需求是個性化的,不是標準化的,所以魚塘是閑置經濟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