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本市一名“神秘買家”用攝像頭記錄下自己網購的全過程,并送往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測。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豐臺區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本月起豐臺區將每月定期通過“神秘買家”對網售食品進行抽檢,重點項目為即食海鮮、肉類等。
5月10日中午12:30左右,北青報記者與豐臺區“神秘買家”小王一起,用手機在某購物網站上選購了三種食品,分別是水果、牛排和三文魚。一個小時后,快遞員陸續將食品送到了指定地址。小王通過執法記錄儀拍下了簽收、開封、封存的全過程,同時登記了所購樣品的名稱、類別以及數量,對付款賬戶、注冊賬號以及票據等進行了留存,并由送貨的快遞員簽字確認。隨后,這三種隨機選購的樣品被送往了豐臺區食藥安全監控中心的檢測室及第三方檢測機構。據豐臺區食藥安全監控中心檢測員蔡旭介紹,如抽檢出不合格產品,執法人員將赴網購食品的實體店,對相關食品安全情況進行進一步調查。
從本月起這樣的網購食品抽檢將定期開展。豐臺區食藥監局市場科科長亓吉亮表示,豐臺區食藥監局的執法人員將化身為電腦、手機屏幕前的“神秘買家”,對轄區內食品經營單位在電商平臺銷售的食品,開展定期抽檢及風險監測工作。近期網購食品的重點抽檢項目為冰鮮類食品,除了常規性檢測項目,食藥監局還會對致病菌等進行風險監測。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