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5日,新華社發布了中國熊貓金幣首次發行的消息——中國熊貓金幣自此走到世人面前,發行至今三十六年來一路延續著榮耀與輝煌。今天不妨就由小金帶著“貓粉”們一起來探一探熊貓金幣的“傳承與創新”。
貓粉提問:貓粉很好奇,請問熊貓金幣最初到底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
小金:197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獲國務院授權,通過鑄幣投放國際市場經營國家黃金儲備,因此派朱純德先生親率代表團到美國、加拿大考察,發現確實存在很大的普制金幣市場,經過研究,朱純德提出以熊貓為圖案的中國普制金幣方案,中國人民銀行內部經過反復討論商榷,最終批準此方案。1982年初,上海造幣廠接到中國人民銀行的此項任務,最難的地方就是如何在黃金上展現熊貓黑白兩色。朱純德和上海造幣廠的同志們反復研究樣幣,分析圖案、浮雕、金屬、雕刻手法和工藝之間的關系,最終找到了運用鏡面拋光折射和噴砂處理的方法,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栩栩如生的黑白雙色大熊貓的形象就在金幣上誕生了!
貓粉提問:熊貓金幣走過輝煌的三十六年,有哪一款是“最特別”的呢?
小金:1982版熊貓金幣是我國第一套熊貓普制幣,為熊貓幣開山之作,也是奠基之作。該套幣共4枚均為圓形金質幣,分為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四款。該套幣是我國唯一一套不刊面額的熊貓幣,一般來說,有無標注面額往往是區別幣與章的重要依據。然而,這組由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行的貨幣,卻沒有標注面額。據當年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翻譯家蔡明信先生回憶稱,“當時已經把面額刻到了石膏型上,并且改了幾次。也許是缺少這方面的經驗,這組直徑不同,重量不等的產品如何來定面額就成了難題。所以,后來上級部門決定參考南非克魯格普制金幣不標注面額的形式來鑄造82版熊貓金幣,也就出現了這一組不標面額的金幣。”因此,在目前所有的熊貓金幣中,就只有這組82版的熊貓金幣無面額,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反而更顯價值,也更受廣大熊貓金幣收藏者的青睞,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貓粉提問:三十六年延續輝煌,貓粉最想知道熊貓金幣是如何保持“歷久彌新”的?又是如何不斷實現自我突破的?
小金:熊貓普制金幣自面世三十六年來的每版圖案,皆是各具特色,以至于每年塑造的熊貓形象一經上市就能立即引發藏家的熱議。比如,1982-2003年間發行的熊貓普制金幣圖案中,均只有一只熊貓的造型,期間2001版熊貓金幣,我們首次采用的無邊構圖突破了常規的畫框感,制造出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到了2004版,一大一小兩只熊貓出現在該版熊貓金幣上,傳遞出母愛的主題。自從2004版熊貓普制金幣上首次出現了兩只熊貓的圖案之后,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均采用了兩只熊貓來構圖,直到2013年,這一“習慣” 再次被打破,當年發行的熊貓普制金幣首度出現了三只可愛的大熊貓,場面充滿了和諧與友愛。至于2018版的金幣,我們放棄了熊貓整體肢體形象的表現,而力求刻畫熊貓面部萌態可掬的表情,以更具親和力的表情和情緒的傳達,給受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賞析體驗。所以您有沒有被萌到呢?

貓粉提問:能為我們說一說貓粉最好奇的熊貓金幣的制作過程嗎?
小金:首先,設計師會把熊貓形象描繪在紙面上,從初稿到成稿,歷經層層修改,之后雕刻師用油泥將熊貓的形象塑型,然后翻制成石膏或樹脂模,將石膏或樹脂電鍍成銅質模坯,也叫銅型或母模。通過雕刻機上的觸針和雕刻刀同步劃動把母模上的立體圖案按既定比例縮刻復制到另一個鋼質模坯上,形成原模,淬火后沖壓出工作模。在模具的研磨車間里,工作人員會在顯微鏡下根據圖紙將熊貓的細節在模具上修改、細化,經過打磨、電鍍等工序,最終才得到一個漂亮的成品工作模具,最后金幣坯餅在壓印機上進行壓印,壓印完成檢驗合格后,再經過包裝、塑封等環節,金幣就可以面市了。近年來,隨著設備的升級改造,熊貓幣即便在顯微鏡下也能呈現圖文飽滿、精美絕倫,極大提升了金銀幣的藝術觀賞價值。

2018版熊貓幣正面依舊選用天壇祈年殿圖案,背面則采用了“萌寵大熊貓”的創意主題。幣面中間有意識的放大了一只大熊貓的面部形象,圓萌的臉頰、眉眼憨態可掬,面部表情被刻畫得靈性而生動。雕刻師用精細的筆觸成就出立體生動的視覺表現,幣面整體化生出一種溫情、萌暖,靈動的藝術感染力。
貓粉提問:最后一個問題了,請小金來跟我們分享一下那些值得“小驕傲”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