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獵頭就是要把頂尖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近日,一部電視劇《獵場》,使得“獵頭”這一行業撩開神秘的面紗,讓人想一窺究竟。很多觀眾認為,獵頭以及獵頭行業距離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太遠,其實不然,獵頭就在我們身邊。
武漢作為中部地區最大的都市,日益崛起的經濟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市場早已成為獵頭公司的必爭之地。據不完全統計,武漢有大小獵頭公司數百家,從業人員過萬,不過像《獵場》中胡歌扮演的高級職業獵頭,在武漢不足百人。昨日,楚天金報記者對話江城最早從事獵頭行業的高級獵頭,揭秘武漢的“獵場”風云。
解讀
獵頭其實就在你身邊
沒電視劇里那么“玄”
電視劇《獵場》的熱播,讓很多觀眾對“獵頭”這一職業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劇中,胡歌飾演的鄭秋冬為了“獵”到高級人才,宛如諜戰劇里的地下工作者、刑偵劇里的偵探,搜集了不少目標人物的絕密信息。此外,鄭秋冬一單大業務能獲得30多萬的傭金也令人瞠目,那么獵頭這個行業真的這么神秘而多金嗎?武漢獵英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國平,她結合劇中情節作出揭秘。
劇情再現:鄭秋冬與目標人物第一次接觸時,沒有開門見山表明身份,而是隱藏自己。在給員工培訓時,鄭秋冬也強調“與目標人物通話時,一定要預先寫好詞”。
獵頭解答:我個人從業經驗中,聯系目標人員時沒有對自己身份保密過。一般都會介紹自己,表明自己的身份,讓對方了解獵頭,只是一種普通的職業,并不是特殊職業人群,不用那么神秘,裝得那么高大上。
劇情再現:鄭秋冬每次“獵”人之前,都會對目標任務進行詳盡的信息挖掘。比如曲閩京這一單,連他太太、女兒的情況都了如指掌。這簡直和諜戰劇里的情報工作者差不多。
獵頭解答:獵頭是一種職業,間諜也是一種職業,僅僅只是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而已,且更多只是人們想象它們相似。現實中有的職位,特別是非常高端職位是要對對象進行深入了解的,但主要是圍繞著職業道德、財務道德、工作技能、業績能力等方面展開的,屬于人家個人私生活方面的,會盡量避開。沒有人愿意生活與工作繞成一團,也不愿意或容忍他人對自己私生活的偷窺。
劇情再現:鄭秋冬成功“獵”下曲閩京,這一單做成后傭金高達30多萬,而整個過程不過半個月。獵到“高級人才”真有這么高的傭金?
獵頭解答:有些企業為了真正的人才,是舍得下血本的,特別是行業利潤不錯、經濟環境好、市場意識濃厚的地方。若人才到來,真能帶來上億的業績,與幾十萬獵頭費相比,算什么呢?但舍得下血本的企業畢竟不是很多,也是分區域、分行業的。
劇情再現:號稱是“國際獵頭”的林拜推薦覃飛(胡歌偽造的身份)去山谷集團面試之前,已經對覃飛進行面試了。不過,他竟然沒有發現覃飛的身份造假和其他方面有問題,就直接推薦了。很多觀眾吐槽,這不像是“國際獵頭”的水準。
獵頭解答:戲劇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看看就行,別信太多。僅個人觀點,像貧窮限制了我的思維,格局也會影響我的視野。畢竟,我沒有跨國獵頭的從業經驗,從一個內地老獵的眼中看出去的,有限得緊啊!
劇情再現:覃飛應聘的山谷集團薪酬總監,年薪45萬。人力資源部的一個崗位,竟有這么高的年薪?
獵頭解答:集團薪酬總監年薪45萬,有這么高的。這個崗位是集團化公司里一個很重要的崗位,薪酬總監,顧名思義,是負責集團薪酬設計,薪酬規劃策略,能夠影響一個企業在市場中可否有競爭力的高級管理職位。
調查
歷經二十年發展仍不景氣
武漢專業獵頭不過百余人
從武漢自1998年批準注冊首家具有提供高級人才獵頭服務的企業開始,“獵頭”這個源自國外的神秘行業,在武漢已經走過了將近20年的發展歷程。目前的狀況到底如何呢?
今年年初發布的《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解讀中提到,截至2015年底,武漢市已集聚了780余家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年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然而,多個獵頭從業者表示,如今大多數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都在宣傳自己有獵頭服務,但是真正致力于這一領域的,充其量不過十幾家,一些外資獵頭公司進來不久也“撤走了”,中間也有一些同行因為行業不景氣選擇了轉行。
原因何在?伴隨武漢這個行業一路成長的資深獵頭安娜表示:“據我個人體會,武漢獵頭其實一直處于冬眠狀態,但也沒完全睡過去,就是在半醒半夢中掙扎著要醒來,可春雷不響,驚蟄未到,冬蟲伏在繭里,春天氣息一直徘徊在外,三月花不開,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只能困著不能醒來。困著獵頭行業的或助著獵頭騰飛的是企業總部的存在。企業總部才是企業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企業鏈的最高端。現實情況是,武漢的絕大多數高端人才都不通過武漢招聘,都是通過總部直接派送來漢,留給武漢本地招聘的職位大量就是主任和經理級別。”
目前,武漢高級職業獵頭從業者不足百人,他們都是細分領域的精英,分別蟄伏在金融、快消、汽車、IT等行業,有著較為廣闊的人脈資源。談到收入,安娜笑了,“總體來說參差不齊,除了幾千塊錢的基本工資,厲害一點的提成比較可觀,約為年薪(成功推薦職位者)的20%-25%。”
高端人才短缺成“瓶頸”
武漢獵頭機構也走平民線
不僅留給武漢獵頭的市場有限,獵頭需要的精英人才也很短缺。這兩年,武漢的金融行業和智能制造行業進步較大,需求漸長,金融人才的供給相對可觀一些,智能制造需求大、缺口更大,“找人太難了,一些企業開始年薪百萬也難以找到中意的人才”,從事獵頭行業十余年的黃女士介紹,不得已之下,本土一些獵頭機構不得不將業務領域往中下層人才延伸,走起了批量招聘的路線,以此緩解業務飽和不高的困難。
雖然面臨很多的困擾,但是也不排斥一部分獵頭在此扎根多年。采訪中,多位獵頭表示,“電視劇很火了,但是在我們眼里獵頭就是一種普通職業,沒那么神秘,也沒那么老謀深算,職場人該具有的特點和缺點我們一樣有。只有遵從著職場法則和社會法則,工作中進行著變革和創新,改進著運營模式,才會將這個行業發展傳承下去。愿意呆在這里,還是出于對行業的喜歡,它非常開拓人的視野,你可以面對各個行業很多優秀的人,這本身是一個致命的吸引力。”(記者任寶華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