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規范防風險
近期,酷騎、小藍等多家共享單車用戶在申請退還押金時遭遇“退費難”現象,引發了海內外廣泛關注。分析人士指出,出現“退費難”,一方面是由于共享單車押金本身定位不夠清晰,用途不夠規范;另一方面各地共享單車平臺增長過于迅猛造成的供過于求,也為一些平臺經營企業帶來了壓力。未來,政府部門、行業自身、平臺企業應共同努力,進一步明確押金收繳、扣除、使用、返還等方面規則和流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6家共享單車倒閉退費難怎么辦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認為,共享單車企業如果將押金用于經營和投資,一旦經營失敗就會給消費者造成損失。“本是一對一的租賃模式,變成了一對多的押金,就產生了金融屬性。”劉春彥建議,應該像第三方支付那樣,實現銀行監管,繳納一定比例的備付金。
“新經濟、新業態不能野蠻生長,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要協同推進。”劉俊海表示,共享單車企業匯集巨額押金,且不在明確其法律性質與用途的前提下規范存管,具有一定的法律風險,應盡快完善立法。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單車押金使用監管問題已得到政府相關部門重視。稍早前,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發布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指出,企業對用戶收取押金、預付資金的,應嚴格區分企業自有資金和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在企業注冊地開立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專用賬戶,實施專款專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防控用戶資金風險。
“實際上,共享單車無論作為交通工具還是融資手段,其優點和弊端都是十分明顯的。我們更要看到,中國共享單車市場雖然潛力大、發展快、活力足,但本質上還不是一個很成熟的市場。因此共享單車行業要想持久健康發展,政府、企業、個人之間的關系確實還有待進一步規范。”萬喆表示。(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交通部回應共享單車押金難退問題,提出兩個著力點
對此,吳春耕介紹說,交通運輸部將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密切關注跟蹤有關情況,指導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聯合相關部門妥善應對處置,提前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出現相關風險。二是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等有關部門深入北京、廣州、成都、常州等城市,以及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和自行車制造企業等進行調研,全面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交通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系統分析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在《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頂層設計的政策框架下,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交通部回應共享單車退押金難
6家共享單車倒閉相關視頻在線觀看
針對6家共享單車倒閉,用戶10億押金難退,解決辦法至今沒有定論,事件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