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暴跌之前,趣店怎樣忽悠了一票華爾街精英?
80后江西小鎮出身的羅敏一周內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伏。他創業9次,死了8個項目,最后活下來的以消費貸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趣店在紐交所上市后引起了一眾媒體注意,質疑趣店對學生放高利貸、商業模式過度依賴流量巨頭等問題。
面對質疑,趣店公關及羅敏選擇對媒體發聲,然而非但沒有挽回局面,反而將趣店卷入更大的輿論漩渦。截止10月26日08:00:00,趣店股價已跌至26.390美元。
然而在這一周之前,也就是10月18日,穿著精致的羅敏在紐交所敲鐘后,趣店開盤即大漲43%,最高市值一度沖到了近117億美金!敲鐘8小時后,其投資人周亞輝還發萬字長文“揭秘趣店投資全過程”,并稱自己“開心過了頭”,一不小心還抖出80后神秘富豪杜老板拆分趣店VIE,欲借殼上市的事。
“杜力借殼控股了一家叫國盛金控的A股上市公司,天天就只用坐坐私人飛機,陪香港大老板們打打牌,游艇會一堆美女,電影里的一切我身邊只在他身上看到過。”
樂極生悲。就在各位投資人為趣店上市歡呼雀躍時,國內早已一片嘩然,“一個放高利貸的,憑什么就能在紐交所上市?而且市值還不低?”
“互金”行業受紐交所歡迎
位于華爾街的拐角南側的紐交所之前對外國公司上市標準的確很嚴格,騰訊當年就沒達標。但近幾年,紐交所與納斯達克競爭激烈,這家老牌的交易所為了擺脫自己刻板、陳舊的形象,同時想爭取更多熱門獨角獸企業,遂大幅降低了外國公司上市的標準,比如,甚至放寬了“企業必須盈利兩年才能夠掛牌”限制條件。
就趣店和已在紐交所上市的宜人貸和信而富這種互聯網金融公司而言,業內人士稱,盡管它們正在努力強化自身“以科技驅動”的定位,但就外界看來,它們本質上仍從事的是金融業務,而這恰好滿足了金融“標簽”屬性更強的紐交所的歷史偏好。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金融科技是時下的風口,發展空間大,其行業本身對資本的吸引力就很強。
Trustdata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我國消費金融借貸規模突破1100億元,同比增長約150%。消費金融日活用戶持續增長,2017年9月,峰值逾370萬,同比增長超三倍。“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現金貸市場剛崛起,還沒有到飽和階段,還有空間”,某投資人稱,這讓資本看到了希望。
趣店上市后,投資銀行Sanford C.Bernstein的分析師就表示,“真正的信用透支服務需求非常龐大,因為在支付寶和螞蟻支付平臺上有如此多的活躍年輕消費者。”
如今,趣店股價的飆升,讓現金貸行業大受鼓舞,很多籌備上市的現金貸公司也加快了進程。距離趣店上月提交招股書后的26天,即10月14日,老牌網貸平臺拍拍貸就在紐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預計最快將在2017年11月下旬正式上市。
而此前舉棋未定的現金貸公司,也堅定了上市之心。據不完全統計,已宣布或正在籌備上市的現金貸或現金貸產業鏈條的公司,數量已近20家。更有人稱“今年應該是現金貸的上市年”。
而趣店目前的高估值得益于密集融資推動及背景實力較強的股東支持。趣店抱上了互聯網巨頭的大腿,優化了業務模式,獲得了大量用戶流量,降低了獲客成本。
這一模式正是華爾街分析師推薦“買入”后,趣店在開市后表現強勁的主要原因。據路透社報道,雖然趣店在華爾街并不被廣泛熟知,但跟蹤該公司的分析師基本都給出了“買入”的建議。其中有三位分析師認為該股票是“買入”,而另一位分析師則建議“持有”。其中一位分析師表示,“趣店的發展前景很好,增長很快。”
抱“大腿”后業績瘋長
按照趣店財務報表里的業績和用戶數,有金融支付平臺流量導入,有存量大額用戶,還有增長空間,這正是紐交所對趣店的估值邏輯,也是趣店市值暴漲的邏輯。
那么,趣店成立僅3年,流量從何而哪來呢?
趣店官網顯示:2015年9月“趣分期”抱上了金融“大腿”,完成支付體系和征信業務合作。換句話說,此后趣店的用戶獲取、資金托管、風險控制幾乎全要依靠“大腿”。這為趣店帶來的好處是,用戶流量瘋長,收入猛增。
就在其與“大腿”合作后,趣店招股書顯示,趣店2015年第四季度平均月活(MAU)、季度活躍用戶、新增用戶、交易量及交易金額均實現了200%以上的環比增長,其中季度新增用戶與交易量增長均達到了360%。
借著模式轉變,趣店的收入也扭虧為盈。趣店招股書顯示,在2015年第四季度時,趣店還凈虧損1.03億元。但進入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了1932萬元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