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6月30日,趣店2017年上半年總營收18.33億元,公司同期凈利潤達到9.73億元,利潤率53.11%。
不到二十億的營收,有將近十億的凈利潤,華爾街投資者自然會心動,盡管其商業模式一直飽受詬病。
招股書顯示,從公司成立至今,趣店的主要收入來源由現金貸及分期購物平臺產生的服務費和向品牌供應商收取的商品差價收入租車。今年上半年,兩項收入分別占趣店總營收的83.32%和13.70%。
此盈利模式在促進其業績迅猛增長的同時,也引來了風險和質疑,比如“趣店不值100億美金”、“對學生發高利貸造成血案的禍首”、“游走在灰色地帶”,這也是近日引起一些媒體對其口誅筆伐的主要原因。
招股書大放煙霧彈
為了能夠順利上市,趣店還在招股書中大放煙霧彈,“迷惑”了一票投資者。據PingWest報道,在2017年上半年,在上市準備期,趣店密集進行了多處業務變動:
2月,“大腿”終止給來分期和趣店免費導流,3月,雙方的補充協議又約定8月開始收取費用。
4月,為避免潛在的政策風險,趣店突然停止與P2P平臺合作。事實上,2016年趣店全年來自P2P平臺的金額有80.99億人民幣,占交易總額的63.7%,一度非常依賴P2P平臺。
同月,趣店將金融服務費的年利率調整到36%以下,在此之前,2016年全年趣店所有借款中有59.5%的年利率超過36%。這同樣是為了合規:最高法規定,民間借貸年利率超過36%的利息部分被視作無效。
2017年第二季度,趣店風控的重大更新完成上線,加大風控力度。
以上,皆為典型的企業上市前合規運作的征兆。對于趣店而言,這些動作可以讓自己顯得更“合規”。
然而,就在趣店上市后,監管收緊有了預兆。10月19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開放日,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進行了表態。他說,未來將繼續清理整治網貸活動,嚴查非法獲取貸款資金來源,非法獲取高息和暴力催收等行為。要抵御外部沖擊風險,包括IT系統、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等風險。
在政策壓力下,對于在不久的將來也要上市的“大腿”而言,或許沒有理由去沾染趣店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風險,一旦其在未來中斷對趣店的扶持,對于趣店而言,或許就是滅頂之災。畢竟,趣店的主要利潤還是由“大腿”扶持。
難怪趣店僅成立3年就緊鑼密鼓張羅上市: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趨向于強監管的情況下,想要上市就沒有現在這么順利了!
無論如何,現在都不影響趣店的股東“開心過了頭”:趣店剛剛上市,昆侖集團周亞輝隨即兩次轉讓趣店股份,共套現3.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