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整合“搶灘戰”
這無疑是一場眾多成員參與的新零售“搶灘戰”,似乎目前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案例,均始于資本層面的股權重組。
2015年8月,京東以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持股10%,永輝超市與京東O2O業務——京東到家合作,提供生鮮到家配送服務。
20日上午,永輝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永輝超市、永輝生活、超級物種的推進“在我們的預期之中”。
根據2017年半年報,永輝超市實現營業總收入283.17億元,同比增長15.49%;凈利潤10.55億元,同比增長57.57%。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永輝超市通過全資子公司永輝云創,推出“永輝生活”和“超級物種”等創新業務。9月27日,永輝生活在上海開出全國第100家門店。
定位“距離社區1-3公里”的永輝生活,今年給出了開設200家門店的目標。
而“距離社區5公里”的“超級物種”更被視為與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短兵相接”,源于雙方都主打高端超市+食材餐飲體驗。
9月29日,營業面積700平方米的永輝“超級物種”北京魯谷店試營業。
上述永輝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魯谷店結合永輝綠標店的升級改造,雙方起到互補的作用,因為超級物種可以提升綠標店的餐飲體驗,而綠標的商品種類比超級物種豐富。”
在資本市場,永輝超市的零售布局也算“步履不停”。
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永輝超市全資子公司重慶永輝耗資(據推算2.65億元-3.03億元)買入中百集團(000759.SZ)3405萬股,占比5%,這已經是永輝超市第五次舉牌中百集團。
據中百集團最新披露的十大股東持股變動,永輝超市及其旗下永輝物流、重慶永輝,持股比例分別為4.99%、5%和15.01%,合計25%,而大股東武漢商聯及其一致行動人(武漢華漢投資)共持股32.99%,雙方僅相差7.99%。
大企業“內生”整合邏輯
“不過,對于蘇寧、步步高等規模較大的企業,還是想保持相對獨立的轉型嘗試,并不甘于將主導權拱手相讓,他們對數據的安全性考慮也更多”。20日下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彭建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本報記者10月20日走訪中糧地產(000031.SZ)在北京市房山區一個樓盤時發現,該樓盤通過整合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地產與大悅城(00207.HK),在社區中引入移動大悅城概念,亦是大型集團體內資產整合,涉足新零售領域的一個案例。早在2016年8月,兩家上市公司內部整合的傳言就已經見諸媒體。
根據該公司一位相關負責人透露,在“移動大悅城”的概念中,將取消大部分傳統的固定的商場商家,不少類型的產品,譬如服裝,主要以客戶體驗為主,訂單實現“次日達”。
彭建真指出,傳統零售企業牽手互聯網企業,初衷是“對互聯網企業來說,近兩年網絡零售整體增速放緩,上半年增速低于30%,他們亟待尋找新的增長點;對傳統零售商,尤其是不少上市零售商來說,無論是從業績還是股價考慮,都需要提振投資者信心,因此和線上企業合作是企業的選項之一”。
“不少傳統零售商都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必要,主動擁抱變化,通過我們對商務部重點監測的2300多家企業的觀察,今年上半年零售行業的整體增速在4%以上,整個行業開始出現回暖的趨勢。”彭建真表示。
某家大型商業地產招商負責人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招商的時候會更看重品牌的檔次、吸引人流量的情況以及帶來的營收業績,并不會考慮它是線上的品牌還是線下的品牌。”
他透露,一般的大型購物中心,零售占比30%,餐飲占比30%,主力店和娛樂相關占比40%。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除了與大悅城的合作之外,中糧地產亦通過該社區,嫁接了我買網等集團體內的電商資源。
“由于線下店鋪需要一些本地化的許可,如公司營業執照、消防安全許可證等,與線上店鋪的發展路數存在較大差異,所以一些銷量不錯的線上店鋪,往往會通過與品牌方合作,進駐集合店或者快閃店,或者與品牌商聯合做一些活動進入線下”,上述商業地產招商負責人提到。
睿意德策略顧問部總經理周長青則認為,“傳統零售商面臨的挑戰并不僅僅來自線上,不少傳統百貨自身的定位和空間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
“日本很多百貨比如高島屋、三越都做得不錯,為什么?他們地下有超市,高層有餐飲,商品品類很豐富,品牌款式新穎,服務更人性化,因此相比于購物中心,始終有其獨特優勢”,周長青舉例。
“消費者在網購的同時依然有社交需求和體驗需求,新零售優勢在于擁有龐大的場景資源,以及海量穩定的消費群體,實現線下資源和線上的融合。這些都是電商不可比擬的優勢。”北京地區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
“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將是新零售的重要檢驗。今年還處在新零售的試水階段,企業需要去檢驗不同的業態是否受消費者的歡迎,以及盈利的空間和可能性。上市公司業績的釋放會受到規模的影響,在盈利模型被認可后,新零售會迅速擴張,到時候才會迎來業績的爆發。”上述北京地區的券商分析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