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味道
借用賣車經驗營銷有招年入百萬
2016年11月,沈國全夫婦又出發趕往云南采蜜。沈遠和甯敏杰帶著小七留在眉山,對于這對年輕的夫婦來說,如何把家里采到的蜂蜜賣出去,事關他們辭職趕蜂的成敗。
沈國全從少年時期就開始趕蜂,他的蜂蜜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專門的銷路,父輩們賣蜂蜜是采到哪兒賣到哪兒,采什么蜜賣什么蜜。收蜜的人往往是煮好飯等著沈國全送蜜來。因此聽說才學趕蜂的小兩口要把家里的賣蜜工作都包下來,他一開始很不以為然,“你價格比我賣得好,我手板心煎魚給你吃。”
學營銷的甯敏杰卻不這樣看。她把這一路采的蜜都保存起來,帶回了眉山,她認為賣蜂蜜與賣車有著共通之處,4S店集中了各種車型,適合不同層次口味的顧客,那么他們的蜂蜜出售也應該是多樣的,而不應是單一粗放的。
甯敏杰通過網絡很快找到了全國各地的收蜜人,建立了一個不同于父輩的營銷網絡。沈遠則負責把控品質,為了達到了41度的蜂蜜濃度,寧肯花更多時間,減少蜂蜜產量,也要保證品質。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沈國全賣出去一噸油菜花蜜,批發價不到15000元,但沈遠夫婦的蜜則賣出了30000元一噸的高價。
怎么讓自己的蜜與眾不同?甯敏杰很快想到,給蜂蜜打上文化標簽,“結婚有喜糖,為什么不能賣喜蜜呢?”她說,賣車除了價格還要看品牌看內涵,蜂蜜也能做出文化的味道。于是,小兩口將蜂蜜裝進喜盒,做成5元一盒的喜蜜,放到網上銷售。不到一年時間,他們的41度蜜便賣出了名氣。沈遠夫婦轉型趕蜂一年多,僅今年就賣出了20余噸,實現了年收入過百萬,讓父母刮目相看,也欣然同意了他們開店賣蜜的想法。
甜蜜前景
建一個體驗園發掘蜂蜜隱性價值
甯敏杰覺得,蜂蜜的價值還沒有完全發掘出來,還有許多隱性的價值等待發掘。
“現代人不僅從吃飽到吃好,更要兼顧吃好耍好。”甯敏杰發現,到了蜂場,不管是追逐蜜蜂、與花共舞、倒箱割蜜,不論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從國家大政方針來看,未來農旅融合也是趨勢。”
甯敏杰說,兩人的計劃在東坡區流轉一個小山頭,建一個蜂蜜體驗園,山上種滿各種季節的花。3月采油菜花、4月蘋果花、5月洋槐菜……而到了氣溫偏低時,還有茶花、枇杷花相伴。從土壤到蜜源,從源頭起就嚴苛管控,確保蜂蜜品質。
“買蜜到時不僅僅是個結果,而是個體驗的過程,我想不管是什么年齡的人,都會非常喜歡的。就像我一樣,最初恐懼,慢慢接觸后,徹底愛上蜜蜂,愛上大自然,愛上甜蜜。”
【新聞多一點】
百萬蜂群助農收入10億元
四川蜂蜜出口價高全國兩成
在眉山有你不知道的“蜂值”
統計數據表明,四川是全國養蜂大省,養蜂數量、蜂蜜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16年四川省存欄蜜蜂145萬群,比上年同期增長3.6%,生產蜂蜜4萬噸。全省養蜂產值22億元左右,其中養蜂農戶收入達10億元以上。全省蜂蜜出口數量逐年回升,蜂蜜出口價格高于全國均價20%以上。
與十多億蜜蜂為伴
把各地蜂蜜端上全國餐桌
在全省養蜂產業首位的東坡區,2016年有專業養蜂戶近千戶,蜜蜂存箱達15.79萬群。
據悉,東坡區近年來規模養殖比例已達到90%。全年生產蜂蜜8077噸,蜂王漿220噸,蜂花粉719噸,蜂蠟185噸,蜂膠7.8噸,實現產值2億元。全區有養蜂專業合作社16個,存箱西蜂在100箱以上規模養殖戶513戶,眉山市東坡區德康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建均看來,養蜂已經完全改變了當地農戶的生活。在沈遠的家鄉思蒙鎮,還有很多人像他父親一樣,靠養蜂發家。而隨著高速公路對蜂產品免費等有利條件,蜂蜜產業活力進一步提升。沈遠覺得,相比于過去,這項“甜蜜”事業還大有可為。“今天,中國最好的蜜、不同時節的蜜,可以在同一時間端上餐桌,供消費者選擇。只需要一個手機,視頻、照片等等一上傳,哪怕相隔千里,都能買到心儀的蜜。”
蜂農抱團政府主導打造蜂蜜品牌
東坡區畜牧局副局長呂凌介紹,當地已印發《眉山市東坡區蜂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將通過引進優質品種、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打造優質品牌、建立營銷網絡等措施,實現蜂蜜品質再升級。到2020年,力爭全區存箱優質西蜂達到20萬群,優質西蜂養殖比例達到97%,存箱西蜂100箱以上規模養殖比例達到92%,全年生產優質蜂產品1萬噸。
呂凌說,東坡區蜂蜜產業雖然量大,但并不強。要從大到強,關鍵在于提升品質、打造品牌。“我們正在研究蜂農蜂具補助標準、引導他們抱團發展、引進企業實施深加工,讓蜂蜜品質進一步符合市場要求。”呂凌說,“就像東坡泡菜一樣,相信做好基本功,東坡蜂蜜也將走向世界,端上全球餐桌。”
而在沈遠看來,政府主導,農民抱團的形式,將為蜂蜜產業帶來一次大機遇。“我們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養蜂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和商標都已經注冊下來了。”今年剛剛當選四川省蜂業學會理事的沈遠說,蜂群因為要打架,過去蜂農都是散打,互相沒有接觸。但從提升品質、順應市場的角度出發,抱團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