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從實加強資本約束 保險業償二代二期工程 將實施更嚴格資本標準
問題是時代的口號。
在“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C-ROSS,下稱”償二代“)正式實施一年多后,經過廣泛征求和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方案》終于出爐。
對于其中的新變化、新導向,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趙宇龍博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償二代二期工程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展開,在繼續堅持風險導向不變的基礎上,注重問題導向,治亂象、降杠桿、強執行,從嚴從實加強資本約束,提高保險業風險抵御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趙宇龍介紹,償二代二期工程主要從資本端、資產端、負債端、服務實體經濟和有效實施的基礎環境五個方面著手,重點解決資本不實、數據不實、底層資產不清、風險保障功能發揮不足、服務實體經濟不夠等制度短板和監管漏洞。對于查實的問題,將會采取頂格處罰,提高違規成本。
據悉,償二代二期工程按照“邊建設、邊實施”的工作思路,不以整體切換的形式,而是逐步推進、完善,成熟一個,發布一個,實施一個,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建設實施。“這既考慮到償二代二期工程工作量龐大且復雜,難以一次性完成的實際,又兼顧了行業和市場對改革的承受能力,并且可以及時解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行業發生深刻變化
伴隨著償二代正式實施,我國保險監管和保險市場正悄然發生深刻的變化。
具體而言,趙宇龍認為,一是促進保險機構增強風險管理意識,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將風險因素和價值導向注入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各個環節。
這從保險公司最新發布的償付能力報告中即可窺見。例如,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宣布,啟動風險偏好體系建設工作、明確風險偏好及容忍度;推動專項風險分類管理;初步規劃了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健康內控機制,嚴格依法合規經營等。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2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3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20%,顯著高于100%和50%的償付能力達標線;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升的保險公司達到66家,較1季度末增加27家,上升數量2016年以來最多。其中,壽險業得益于回歸“保險業姓保”,內涵價值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016年以來首次上升。
二是逐步推動保險監管現代化建設,為監管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工具,以風險為基礎的監管體系逐漸成為共同的工作語言。“從保監會層面看。借助償二代概念框架和工具體系,會內各個業務監管部門能夠更敏感、更有效地預警、分析和處置風險,也更容易就風險的性質、成因和治理措施形成共識。今年以來,處于特殊時期的保險業,在防風險、治亂象、處置問題公司風險的攻堅戰中,償二代的概念框架和工具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保監局層面看。保險監管的核心是償付能力監管,償二代通過風險管理能力(SARMRA)評估、風險綜合評級(IRR),統籌和調動起各保監局的監管資源,為實現上下貫通的償付能力監管探索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一方面,較好地解決了總部監管人員匱乏的難題;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各地保監局監管干部的專業能力和視野,為集中力量抓好法人機構的監管發現和培養了一批中堅力量。”
三是增強了我國保險監管和保險市場的國際影響力,為國際監管規則制定和全球保險業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償二代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影響逐漸擴大。償二代為我國金融保險業參與、推動國際監管改革和國際金融治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抓手。”
據悉,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根據中國償二代的成果,在正在研究的全球保險資本標準(ICS)中為中國單獨增加了分組和相應的風險因子,這是國際保險監管規則首次明確體現中國標準。
趙宇龍強調,“越是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往往對市場和行業的影響越是緩慢而持久。償二代正式實施以來,對各方面的影響,應該只能說是成效初顯。隨著其更加全面、深入地落地和實施,它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和力量,才會被大家逐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