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伏跌宕的樓市里,看盡人生百態
編者按: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可棲”(ID:hifuturecity),文 | 線麗陽,編輯 | 王莉,原標題:瞧,那些買了房的人!
當房子與財富、生活方式甚至人生走向相連的時候,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家”的本義。也正因此,我們跟房子相關的奮斗與選擇會被放大上許多倍。
無論是房價上漲時,傾囊而出、變現一切親情友情只為買上一張房票“上車”的義無反顧,還是調控收緊后從燕郊踏進北京三環里的意外收獲,亦或是無論房價上漲下跌,都始終站在場外巋然不動的無奈與自在……
不管你是否承認,房子早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有的人因此而感覺被綁架,有的人因此而獲得跨越階層的跳板,有的人窩在房子里巴望著對于生活尚殘存的夢想和期望,有的人扭曲著對于生活的價值認同。
樓市眾生相 | 買了房與不買房的人生,究竟有怎樣的不同?
小七用了一周的時間,走訪了一些買房人,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或許,其中便有你的影子。
“新政后兩個月,我的坐標從燕郊一步跨進了西三環。”
2017年5月,北京最嚴調控出臺兩個月后,董橋賣出燕郊的小兩居,在北京海淀區三虎橋附近買下了一套一居室,北京西三環內,往北一路之隔,能看見碧水綠樹環繞的紫竹院公園。
“這真的是之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盡管已經過去了近三個月,回想起來,董橋依然掩飾不住的得意。“一個北京土著朋友,750萬把望京拆遷房賣了,又800多萬買了潤澤公館,還沒有我那兒方便。我還有一個大學同學,很精明,早在外地買好了幾套房,想對沖北京高房價,現在北京首付提高到60%,傻眼了。”
出生于河北唐山的董橋畢業于一所三流大學,畢業后輾轉于各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平均每一兩年就換一份工作,現在是一名小學教師。
2013年,董橋來京的第二年,就萌生了買一套商住的想法。當時北京房價因調控出現了下跌,可他想抄底,但沒想到下跌那么短暫,等來的是比之前更快的攀升。無奈之下,董橋雪藏了在北京買房的沖動,在燕郊賣了一套70平米的小兩居。
樓市眾生相 | 買了房與不買房的人生,究竟有怎樣的不同?
圖片來源于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因董橋工資流水太低,銀行不放貸,他就索性用了尚算年輕的父親的名義。沒想到,這也成了他如今得以從燕郊一腳邁進海淀三虎橋的關鍵因素。要知道,如果他當時用了自己的名義貸款,根據調控新規,此次買房就需要多拿出100多萬的首付款,這根本是他的不可承受之重。
“這幾年,不敢想到北京買房的事兒,話說’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可做了買房夢,也就有了’求不得‘的苦惱,有了’斷舍離‘之苦。你看,沒想到它自己來了。“董橋有些不無囂張的說。
董橋說,房子買到燕郊后,他也確有過留下的念頭,可糟糕的交通條件讓他實在忍無可忍。今年初,納稅滿5年后,他還是賣了燕郊房子,決意進京買個小的。”無論多小,只要能買就行“。沒想剛把房子高價處理完,北京、環北京房價便在忽然而至的調控下整體下滑。
“房價真的下降,我都懵了。”董橋把眼光從北京的四五環逐漸向二三環推進,跑了大約20個盤,終于相中了海淀區三虎橋旁的一居室,這次他沒了抄底的念頭,趕緊付了首付款拿下。
董橋不但上了船,而且與其他三等艙換二等艙、二等艙換一等艙的循序漸進的改善客不同,一腳從廊坊燕郊邁進北京三環內的他,心里還有了一種從三等艙一下跳到頭等艙的優越感。
我向他詢問北京買房的成功因素,他說“我哪兒知道什么因素,糊里糊涂就買上了。”
攢購房資格的五年,我們打算結婚、生子、在老家買套房
相對于董橋的幸運,張波、王小藏和葉正新是想留在北京但短期內并不具備資格或者實力的大多數。
今年初北京限購政策升級從嚴,非京籍人士北京買房需要連續納稅60個月,不能中斷。即畢業后立刻來北京發展,要整整5年時間才有買房資格,社保斷了的話要從零開始。
5年時間,等待購房資格的同時,還夠這些北漂拼事業攢首付、結婚、生子,外加在有投資價值的老家或者環京買上一套房,以對沖北京的房價。
此外,有按揭記錄人士的首付比例也被提高至60%-80%,這就意味著想買一套總價600萬元的普通住宅,這些人得多付出100萬元。
樓市眾生相 | 買了房與不買房的人生,究竟有怎樣的不同?
生于武漢的張波是個IT男,去年,為了結婚,眼見短期內在北京買房無望的他在家鄉武漢貸款買下了一套小兩居。
“買不起就買不起咯,好在現在我們還沒有孩子!“張波沒有后悔曾貸款買房,”如果不買武漢的房子,沒有升值對沖,也沒錢在北京買房子。現在,至少還能落下武漢的一套房產。“
”必須北京買房。“非常想留京的王小藏卻不像張波那樣釋懷,85年的她已經33歲了。2013年,她花了不到50萬在固安買了一套小三居,如今漲到170萬上下。因年齡偏大,她擇偶標準的底限變成在老家或環北京有套房,以支撐兩人婚后賣掉各自房產在北京買房。樓市新政出臺后,她的擇偶底限微調至必須在老家或環北京有房,且無貸款記錄,也是為了以后可以在北京買房。
至于葉正新,剛剛獲得了在北京的購房資格。但首付比例提至60%后,原打算只賣掉一套燕郊房產進京的他,正猶豫是要把燕郊的兩套小房產都賣掉來換一套北京的房子,還是暫時杜絕進京的想法。
”且看吧,都賣了沒準都不夠(付首付)。“葉正新念叨著,一股悵然感撲面而來。
“我還是看好燕郊的市場”
相對于剛需和剛改人群,本次調控下的投資者,表現的卻比較優雅。
邢然和丈夫都是北京人,在回龍觀有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孩子出生后,為了孩子上學,在西城區又買了一套。去年4月,邢然的一個好朋友打算轉手燕郊悅榕灣的一套一居室給她另一個好朋友,因后者沒時間去,邢然便以2.3萬/平米的價格買了下來,交易如此簡單。
調控過后,北京、環北京樓市持續動蕩,邢然買的房子從最高點時的4萬/平米回落到了現在的2.5萬-3萬元/平米,但邢然并沒有太多的惶恐。
“悅榕灣離通州只隔著潮白河,離國貿也不遠,通州的發展必定會帶動這里的房價上漲。此外,燕郊住宅開發已比較成熟,住宅用地特別少,相較大廠、香河,購房者自然會率先考慮燕郊的二手房。”這幾年看房無數的邢然,說起區域和市場,頭頭是道。
注重生活品質的邢然買的是悅榕灣的次頂層,可以俯瞰潮白河,”河景房的升值空間相對更大。“邢然說,”我也不會盡快就賣掉。“
與邢然相比,張為棟要算房產投資的“老司機”了。輾轉買過七八套房子的他并不愿承認自己是炒房客。
樓市眾生相 | 買了房與不買房的人生,究竟有怎樣的不同?
“真正的炒房客,主職工作就是炒房,沒有其他,而我是有其他工作的。如果專心炒房,現在可能已是上億身價了。我們也并非生來就是炒房客,只是隨著大勢而起而已。”他對炒房的理念不太認同,“我認為這是投機者對炒房者的隱性剝削,不公正。”
去年底,將香河一套91平米的房子賣給弟弟后,張為棟手里還剩下北京的一套房和廊坊的兩套房。
“我買香河房子的時候總價不過50萬,賣給弟弟時打了7折,大概150萬。我買時這套房子的貸款每月只有1000多元,而弟弟過百萬接盤,實際上是對他的隱性剝削。”張為棟說。
因此,對當前的樓市調控張為棟持肯定態度,“是有誤傷,可長期來看,杜絕了80后、90后未來變成炒房客。”
盡管在調控之下,北京樓市的成交量和價格出現了明顯回調,但實際上,人們對樓市的關注度依然很高。“從行動力上來看,北京小換大、遠換近的改善性需求,應是比較持續的、永久的需求,可能不會隨著市場波動而消失。”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總結道。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案例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