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了一夏的電視劇《楚喬傳》隨著宇文玥沉入了冰湖,楚喬與燕洵決裂,給劇迷們留下了許多遐思。然而,同名手游《楚喬傳》卻沒有設置任何懸念。截止到7月31號,其在iOS游戲暢銷榜排名已經跌至195名。
這款由西山居打造的產品沒能繼續之前《花千骨》的神話,手游慘遭撲街。運營VP廖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由于該款主打女性用戶的手游,用戶付費能力非常弱。
手游《花千骨》作為影游互動的杰出代表,曾連續三個月霸占暢銷榜前十。最高月流水突破2億,遠遠超出發行方給出的三五千萬保底的預期。
然而成功似乎不可復制。過去兩年,影游互動模式雖仍受業內人士熱捧,然而卻再也沒能夠復制《花千骨》的輝煌。
即便如此,IP熱仍只增不減。
因為憑借IP的熱度,輕輕松松就能夠賺的盆滿缽盈,雖然手游的體驗感實在差強人意。但是,把前期投入在演員身上的錢賺回來并不是難
IP改編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在2015年古裝電視劇市場上,可謂熱鬧非凡,《花千骨》和《瑯琊榜》攜手把中國古裝劇帶向了一個高點,它們同時入選了《2015年最佳國產電視劇》。
然而在手游市場上,兩者卻是冰火兩重天,相比《花千骨》的火熱,同名手游《瑯琊榜》在短暫發力后,便迅速沉寂。
電視劇效應不一定就能夠帶來同名手游的火爆。
《歡樂頌》編劇袁子彈曾表示,不是所有的IP都很靈,其內容是一個方面,一個作品的產出是各部分協作的結果,每個平臺和載體都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修剪,也是一個減分的過程。
而有些手游商家“換皮”的做法——手游與原著甚至劇情完全不相關,無疑會給IP本身減分不少。
如果IP改編游戲只是想撈快錢,而不注重產品質量和創新,那么即使是原著忠粉也不會買賬。
網劇《仙俠客棧》利用國民級單機《仙劍奇俠傳》,實行網劇聯動游戲,初期受到極大的關注。然而,游戲缺乏誠意,仿照游戲《鎖鏈戰記》卡牌+塔防的玩法,可謂傷透了《仙俠傳》玩家的心,導致游戲草草收場。
美國知名手游開發商Kabam COO KentWakeford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好的影視IP改編成手游只是成功了一半,企業不應該過于迷信IP,擁有優秀的游戲開發團隊,研發技術含量高、水準之上的精品游戲同樣重要。
內容為王,質量取勝,IP本身有一種情懷在其中,它的手游改編應該充滿誠意,做加分項,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主動權妄不可丟棄。
以往粗放式的游戲方負責買IP版權,而版權方則坐等收錢的方式,在影游互動的背景下,似乎走向了盡頭。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也注意到了整合資源,上下互動的重要性。
從手游《花千骨》的火爆可以窺探一二。作為渠道方的愛奇藝沒有當甩手掌柜,而是擔任起中間人的角色。對上鏈接版權方慈文集團,對下聯系游戲研發商,并發動自身明星資源、網站、PPS等宣傳資源全力為《花千骨》手游造勢。最終才創造月流水上億的神話。
簡單的復制往往是只知其一,不懂其二。
愛奇藝的同步宣傳、稍后上線以及明星營銷的做法,被很多公司借鑒,然而有些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在于游戲內容設置同質化。
拿網易游戲《陰陽師》來說,同樣是式神養成、召喚套路,在《陰陽師》可以體驗,在《封神召喚師》、《九十九姬》、《魔靈召喚》等游戲上也可以嘗試。
同質內容導致了流量的流出增加,用戶新鮮感降低,最終影響了影游互動產品的成敗。
一些龍頭游戲企業,比如騰訊、網易、完美世界等占據了市場大部分份額,布局影游互動成為他們快速搶占市場的法寶,盡管如此想出爆款仍非易事。
據《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1~6月,中國游戲用戶規模5.07億人,同比增長3.6%。雖然增速有下滑,流量也趨于集中,但游戲玩家的付費意愿更加強烈。
究竟誰能成為復制《花千骨》手游的成功,誰又會重蹈《楚喬傳》遇冷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