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中新網2月2日電 據國家安監總局網站消息,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日前通報了2011年全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通報稱,從總體情況看,去年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少數地區行動遲緩甚至敷衍了事,造成非法違法行為在一些地方屢禁不止,由此導致的事故仍然頻發。
據統計,2011年,全國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生產經營單位達566.4萬家,共排查出事故隱患881.3萬項,整改率96%(其中排查出重大隱患16630項,整改率89.9%)。其中,在工礦企業方面,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生產經營單位達191.3萬家,共排查出事故隱患364.4萬項,整改率95.4%(其中排查出重大隱患4214項,整改率85.5%);在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方面,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生產經營單位達375.1萬家,共排查出事故隱患516.9萬項,整改率96.4%(其中排查出重大隱患12416項,整改率91.4%)。
通報指出,從總體情況看,2011年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地方不能正確處理發展經濟、提高效益與安全生產的關系,重效益、輕安全的錯誤傾向依然存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還停留在臨時階段,存在搞形式、走過場的現象,隱患排查不徹底,整改措施不到位,導致較大、重大事故仍時有發生。
此外,一些企業安全生產法制觀念和自律意識較差,不能依法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權益,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對安全生產工作被動應付的問題還普遍存在,安全生產自我約束機制尚未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漏洞。
國務院安委辦表示,一些地方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不堅決、不徹底。少數基層政府安全監管機構不健全,監管力量和權威性不足,技術裝備和手段落后,聯合執法機制不健全,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指導、督促企業按期合格地完成隱患整改。
同時,少數地區存在松勁厭戰情緒,在集中開展“打非”專項行動和隱患排查治理攻堅戰、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等工作上,行動遲緩甚至敷衍了事,造成非法違法行為在一些地方屢禁不止,由此導致的事故仍然頻發。
針對上述情況,國務院安委辦指出,今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排查治理隱患作為堅持預防為主、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的治本之策,毫不松懈地抓下去。要突出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全面強化安全發展基礎,強化超前部署,強化監督管理,強化責任落實和追究,切實加大隱患排查力度。
第一季度節假日相對集中,全國“兩會”也將召開,歷來是安全生產的關鍵時期。國務院安委辦要求加強監督檢查,做好節后復產和“兩會”期間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緊密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和單位的實際,進一步轉變作風,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精心組織、嚴密實施,扎實做好全國“兩會”期間的安全防范工作,確保為全國“兩會”召開創造和諧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二是要突出重點、嚴密防范,集中深入開展安全大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緊緊盯住煤礦、道路交通、煙花爆竹、化工等重點行業以及車站、機場、公園、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加強監督檢查,必要時要派出專人現場盯守,務必把防范措施落到實處。
三是要認真做好企業停產、復產安全生產工作,針對高危行業領域特別是各類礦山企業的特點,提出復產復工安全生產要求,督促落實安全措施,及時糾正復產復工企業存在的忽視安全、放松管理、盲目復產復工等行為,嚴把節后復產復工驗收關,嚴防企業在復產復工期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四是要完善預案,加強重點時段值班值守,各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要嚴格執行值班制度,通過扎實細致的工作,確保新的一年工作實現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