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00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人均GDP達到80394元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2447美元;2011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達2018.6萬人;2011年12月,北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4%。
昨天下午,在北京市經濟運行發布會上,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于秀琴表示,按2010年世界銀行劃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貧富程度標準來看,北京實現的人均GDP已處于上中等富裕國家地區的上游,接近富裕國家地區的水平。
數據顯示: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6%,漲幅比1至11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4%,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個月回落。
2011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2.3%,漲幅比1至11月回落0.1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8.4%,漲幅比1至11月回落0.3個百分點。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比上年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7.2%。其中,兩次提高社保標準、發放生活補貼、個稅起征點提高、公交系統調資等是促進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984元,比上年增長10.3%。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36元,比上年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7.6%。其中,受農民外出從業人員增加、工資上漲帶動,工資性收入增長19.6%;受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及惠農政策帶動,轉移性收入增長30.8%,是拉動純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078元,比上年增長9.6%。
201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萬人(上一年剛剛公布的人口普查的數據是19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了57.6萬人,增速比2001年至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下降2.1個百分點。2011年年末,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742.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7.5萬人;全市戶籍人口127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
2011年12月
八大類消費品價格
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0.1%
煙酒類上漲3.5%
衣著類上漲3.7%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4.2%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4%
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2%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7%
居住類上漲3.2%
數據詳解
人口向北京集聚帶來很大挑戰
2011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經突破了2000萬大關,對北京來說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從人口的數據來看,應該說外來人口的比重是上升的,外來人口對北京經濟發展應該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中國發展還很不平衡的情況下,人口向北京集聚、向北京涌動,確實給北京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給城市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隨著北京從快速經濟發展進入穩定期之后,人口的快速增長也會有所緩和。
今年物價漲幅可能略低于去年
2012年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是很大的,雖然預計2012年的物價漲幅可能會略低于2011年,但國內企業成本上升、工資上漲等因素都在推動CPI上漲,國際方面,包括原油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如果繼續上漲的話,也會對國內的價格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物價調控總體上不能掉以輕心。
車房限購首鋼搬遷影響GDP近兩個百分點
2011年北京市采取搖號,全年搖出24萬個指標,全年銷售新車40萬輛。汽車限購不僅影響工業,也影響商業,兩部分加起來大致影響GDP一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調整也是2011年推行力度非常大的一個領域,北京推出一系列嚴格的限購措施,收到了效果,純商品房銷售出現了下降,但同時政策性保障性住房也在大力推進,使得房地產限售的影響比預期得要低,大致的影響是0.5個百分點。首鋼遷走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大致在0.4個百分點,這幾個方面加起來影響經濟增長速度近兩個百分點。(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