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1月19日,市長黃奇帆在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工作總結表彰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重慶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一年半,322萬農民轉戶進城,堪比遷移一個小國家,是共和國60多年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戶籍遷移,這場涉及幾百萬人,影響全社會的重大歷史性變革,既波瀾壯闊,又平平靜靜,中央充分肯定,群眾歡欣鼓舞,各界好評如潮,充分說明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今年開始,要推進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常態化。
市領導童小平、王立軍參加會議。
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是中國改革發展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重慶正在建設城鄉統籌的直轄市,率先推進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既是重慶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承擔了為國家城鄉統籌發展探路的任務
黃奇帆說,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是中國改革發展必須跨過的一道“坎”。全世界這200年都有一個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不同的國家經歷這個過程的時候,都會出現各種類型的問題,但農民工問題是中國特有的現象。這個問題已持續二三十年,是否將長期存在下去呢?應該說不可以。農民工問題只是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初期出現的問題,最終應該消除農民工現象,這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方向。現在,社會上對現階段消除農民工現象認為很困難,大致有兩種原因:一種認為農民工進城要成本,一個農民工一二十萬,兩三億農民工要幾十萬億,現在哪有這個錢,以后再說吧。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要知道一個農民工在城里工作三十年的話,按一年幾十萬元產值計算,30年就有上千萬元的產值,只要拿出百分之幾,就可以解決成本問題,而且這個成本的支付是十五二十年的過程。另一種原因實際是觀念的問題,首先表現在態度的冷漠上,大家沒有認識到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成本,是我們社會必須要承擔的成本,如果認識到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大家就不會是這種態度了;其次,社會上普遍認為,城市化進程只是要求城市的整體人口素質要高,需要的是大學生、白領,是城市居民的自我拔高,一個城市突然來那么多農民工,會影響城市整體素質。其實大家沒有想到,有那么多農民工在城市里打工,說明我們城市是非常需要他們的,我們既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這實際上是一個觀念問題。
黃奇帆說,重慶正在建設城鄉統籌的直轄市,率先推進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既是重慶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承擔了為國家城鄉統籌發展探路的任務。而且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農民工豐富,推進這項改革既有必要,也有條件。重慶開展的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是具有普遍性、基本面意義的探索,是重慶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領跑全國的一項改革,探索成功了,對全國都有借鑒意義。
農民工戶籍問題不解決,顯失公平正義,制約農村發展,阻礙城市化、工業化,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解決農民工戶籍問題是我們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不能回避的第一號任務
當前,農民工戶籍引發的問題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顯失公平正義。城市企業的用工需求,因農民工而得到滿足。農民工為城市發展創造財富,卻不能同工同權,不能同等享受城市居民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待遇,青春奉獻給城市,年老回歸農村,貧富差距日益拉大,有違以人為本,顯失社會公正。
二是制約農村發展。大家知道城市化、工業化的本質是減少農村人口,是農民進城變成城市市民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是農村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過程。但我們由于戶籍制度的束縛,城鄉要素流動受限,農村勞動生產率也沒有多大提高,這就嚴重制約農村發展。而且,由于農民工戶籍問題,使得中國的耕地保護也面臨嚴峻挑戰。大家要明白,全世界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都是農村耕地增加的過程,因為農民的建設性用地一般人均250—300平方米,城里人的建設用地一般人均100平方米,當1億農民變成城里人,耕地會增加1.5萬平方公里。從這個意義上講,重慶推進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會增加我們的耕地,極具中國改革發展方向性意義。
三是阻礙城市化、工業化。農民工盡管長期生活在城里,但因為沒有城市戶籍,在住房消費和日常生活消費方面就與城里人不一樣,有所顧忌,缺少城里人那樣的消費觀念,這就會阻礙城市化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農民工每年在春節前后都會出現候鳥式的遷徙,鐘擺式的流動,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會出現兩三個月的斷檔,而且還會出現勞動力的流失,增加企業的培訓成本,這無疑是對工業化的一大阻礙。這種現象使我們感覺到中國的劉易斯拐點似乎提早到來了,極大影響了中國的競爭力。
四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工每年候鳥式大遷徙,對交通運輸、社會管理造成巨大壓力。農民工長期城鄉分居,導致了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等問題,影響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可以說,突出體現在農民工群體上的現行戶籍問題,已經成為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壁壘,嚴重影響農民工的生存發展,解決農民工戶籍問題已經成為避不開、繞不過、等不起、拖不得的重大課題。因此,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慶首開先河,在全國率先啟動了這場偉大改革,不是率性而為,不是盲目拍胸,不是一時性起,而是經過對各種問題深思熟慮,經過對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領會,轉變生產方式必須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我們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不能回避的第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