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維護海洋權益與國際合作重點工作,將深化南海及周邊海洋國際合作,切實做好重大海洋維權工作。
2012年,國家海洋局維護海洋權益與國際合作重點工作是:
一、注重成果凝練,切實做好重大海洋維權工作。緊密跟蹤國際海洋事務特別是周邊海洋事務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及時提出切實可行的綜合應對之策。加緊開展涉及周邊海域劃界的研究工作,為我國開展海域劃界談判提供支撐。舉辦第二屆南海合作與發展國際研討會。繼續推進中國海監全海域定期維權巡航和專項維權執法工作。妥善、有效地應對當前有關國家的海上侵權活動,增強對突發事件的管控能力。
二、注重務實推進,深化南海及其周邊海洋國際合作。推動高層海洋外交,提高海洋事務在國家政治外交工作中的地位。與韓國簽署修訂海洋合作諒解備忘錄的議定書,召開首屆中韓黃海論壇。推進我國與有關國家在海洋領域的高層交流與磋商。編制利用中印尼海上合作基金發展海洋合作的5年規劃,加快中印尼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的業務發展。實施《南海及其周邊海洋國際合作框架計劃(2011年~2015年)》,加強對合作項目的組織。進一步密切與港澳臺地區的合作關系,召開第三屆海峽兩岸海洋論壇。
三、注重互惠協調,推進與海洋大國的合作。推動中美印度洋、南大洋海洋氣候觀測、再分析和預測大型合作項目的實施,簽署中美海洋和漁業科技合作5年框架計劃。推動中加聯委會確定的合作項目的實施。深化與歐盟的海洋合作,召開首屆中英聯委會會議和科學研討會。召開中德、中法海洋科技合作聯委會會議以及第二屆中冰海洋和極地研討會。召開中俄海洋領域合作聯委會和研討會,推動與俄羅斯水文氣象局在海洋和極地領域合作項目的開展,加強海水淡化國際合作。
四、注重提升影響力,在國際多邊海洋事務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主題活動。舉辦《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開放簽字30周年紀念活動。加強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建設。推動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方案的制訂,組織編制亞太海洋儀器檢測與評價中心建設規劃。參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計劃。組織編制海底地名提案并及時向國際組織提交。
五、注重拓展發展空間,深化對極地、大洋領域事務的參與和國際合作。積極參與極地領域國際組織的活動。繼續開展國際海底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和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的勘探調查工作,認真履行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勘探合同。通過與深海技術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深海高新技術發展。繼續與韓國、國際海洋金屬聯合組織等承包者的交流與合作。
六、注重成果推廣,切實支持沿海地區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積極開展中國南部沿海生物多樣性管理項目成果的推廣和國際交流,宣傳《中國南部沿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言》。及時總結東亞海第三期項目成果。啟動實施中國典型河口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區網絡建設示范項目。推動海洋健康指數理念和評價體系在我國的實踐。舉辦廈門國際海洋周和海洋生態文明(溫州)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