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站長金波為隊員授旗
海都閩南網訊 中新網南極昆侖站1月12日電(金昶 阮煜琳)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內陸隊已經在昆侖站完成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主鏡、附鏡的安裝,并將開始光學、機械和電控系統的調試。
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將對南極附近的大片天區做測光巡天觀測,周而復始地掃描選定的區域,執行太陽系外行星、超新星等天文觀測任務。這臺望遠鏡可實現遠程操控,全自動無人值守,觀測數據現場儲存,部分數據可實時傳回國內。
內陸科考隊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胡義博士告訴記者,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對某個或者多個已知目標進行觀測。另一種是對天空中的大片區域進行無目標的掃描。這后一種模式叫做“巡天”。巡天觀測能夠發現更多的未知天體。就像社會學研究中的人口普查一樣, 這些海量目標可以從統計學的意義上幫助天文學家研究各類天體和天文現象,發現天體中蘊含的物理規律和天文現象間的內在聯系。
位于南極冰蓋之巔的冰穹A區域氣候寒冷干燥、晴夜數多、大氣湍流 小、視寧度好,有著和太空相媲美的觀測條件,是地面上最好的天文觀測臺址之一。特別是由于極度嚴寒,紅外背景輻射小,大氣中水蒸氣含量極 微,提供了天文學在電磁波譜中的多個新的研究窗口。
此外,隨著極夜的來臨,為天文觀測提供了長達數月不間斷的觀測機會,有利于發現更多的亮度發生變化的天體。這些條件都是 地面上中低緯度的天文臺站無法達到的,這也是天文學家和南極考察隊員們排除萬難在冰穹A建立天文觀測臺站的原因。
“天文學的魅力在于以區區人類的大腦試著去理解整個浩瀚無邊的宇宙。”胡義這樣描述他對天文學的感受。他告訴記者,天文 學家相信,宇宙正在加速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擴大。提到宇宙加速膨脹就離不開搜尋超新星,這也是AST3巡天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為壯觀的天文現象,當一顆大恒星因中心燃料燒盡而塌縮,或某一星體因質量超過極限而爆炸, 它迸發出的光芒可與一個大星系的亮度相當,即便在極遙遠處也能被觀察到。這是測量天體距離的標準燭光。因為發光物體的亮度和它的距離的平 方成反比,例如一只燈泡放在10米處的亮度是放在1米處的百分之一。根據超新星爆發時的絕對亮度,對比其被觀測到的“視亮度”,就可以計算 出超新星的距離。超新星遠離我們的速度,則可以通過光譜觀測,并通過公式計算得出。AST3望 遠鏡的科學目標之一就是從巡天觀測數據中找到盡可能多的超新星,進一步的理解超新星的爆發機制,更為準確的確定它們的距離。
人類的腦海中始終縈繞著這樣一個問題:地球是不是獨一無二的?有沒有外星生物甚至外星文明的存在?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這也是AST3望遠鏡的科學目標之一。
胡義進一步介紹說,AST3望遠鏡還有其他的一些科學目標,例如尋找微引力透鏡效應。在遙遠的天體和地球的連線上,如果有一顆質量微小光度暗弱的天體——例如褐矮星——穿過,微小質量的天體的引力場會 使得遙遠天體的光線匯聚,從而變得亮一些。通過微引力透鏡效應,可以探測這些質量微小的天體;更進一步,可以判斷暗物質的主要成分是不是 這些質量微小而又難以探測到的天體所組成。
一、兩個星期之內,AST3南極巡天望遠鏡將在位于南極冰蓋之巔的中國昆侖站完成安裝、調試。再過幾個月,AST3南極巡天望遠鏡將張開極夜中的眼睛,告訴人們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