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5日上午,省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記者 袁濤攝
“江蘇是全國第一個確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省份,是先行區和示范區。6個自創指標的制定體現了江蘇的特色,對全國有借鑒作用。”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鮮祖德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江蘇省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今天上午,省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四大類30項指標組成。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云峰出席發布會并介紹了指標體系制定的主要情況。
百姓認可度成為總的評價指標
與以往指標設定不同的是,這個指標體系將人民群眾的認可度設為評價指標。指標體系從預期壽命、收入、住房、社保、交通、通信、醫療、治安、環境等方面,選取了具體直觀的指標來突出民生幸福,選取人民群眾滿意度的主觀感受指標,來反映黨風廉政建設、法治和平安建設水平。為突出群眾的認可度,指標體系同時設定“人民群眾對基本現代化建設成果滿意度”作為總的評判指標。
“要達到基本實現現代化,人民群眾對建設成果滿意度要在70%以上。”省統計局局長朱曉明說。據介紹,此項評價指標將通過權威調查機構采用國際通行的問卷、電話訪問等方式獲得,反映人民群眾對現代化建設成就的認可程度。
6項自創指標 彰顯江蘇特色
除了16項國際通用指標和8項國內可比指標外,我省還自創了6項綜合性指標,包括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自主品牌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和諧社區建設水平和村莊環境整治達標率。
根據指標體系要求,在經濟發展類的10項指標中,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目標值為9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要達到45%,自主品牌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到15%;在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兩大類中,居民住房水平和和諧社區建設水平2項都設有城鎮和農村兩個子項指標,分別是住房水平城鎮要達到95%,農村達到80%、和諧社區建設城市達標率在98%,農村95%;在生態環境大類中,專門列出村莊環境整治達標率95%的指標。另外,在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方面,鎮村公交100%的開通率也被作為一個小項指標。
另外,指標體系還突出了創新驅動和人才支撐。設置了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人力資源水平、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6項指標,并賦予較高權重,表明了我省追求的現代化是一個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的現代化。
全省不同地區“彈性”監測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本指標體系的監測范圍為省和省轄市兩級,對縣(市)的監測,將以此指標體系為基礎,對部分指標和目標值進行適當調整。
鑒于全省各地資源稟賦、主體功能、產業分工等都存在一定差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指標體系實行分類指導,在監測上不采取一刀切的辦法,不要求每一項指標體系都達到目標值,允許有一定的彈性。具體檢測方法為:綜合評分達到90分以上、單項指標實現程度達到80%以上,人民群眾對現代化建設成果的滿意度達到70%以上,即為實現指標體系的要求。
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目標值的確定是以人均GDP處于世界21至45位的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要參照系,以其當時主要發展指標的平均水平作為我省2020年應該達到的臨界值。部分創設指標根據我省發展趨勢推測到2020年的預測值,作為要求達到的期望值。(記者 袁濤 實習生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