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1日訊 10月9日,甘肅省在隴南市兩當縣舉行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回顧習仲勛同志光輝革命歷程,重溫兩當兵變的革命歷史,深切緬懷習仲勛等革命先輩的歷史功績。

10月9日,甘肅省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與會代表參觀兩當兵變紀念館(左二為習遠平)
1932年,由習仲勛等同志組織發動的兩當兵變,點燃了甘肅武裝革命的星星之火,喚起了隴原人民的覺醒,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光輝的一頁。
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習仲勛之子習遠平,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等分別從不同側面回顧了習仲勛同志的生平事跡和對黨、對人民作出的卓越貢獻。
習遠平深情回顧了父親習仲勛的光輝革命歷程。他說,父親習仲勛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投入了陜西渭北地區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1930年2月,年僅16歲的他冒著深入敵營的巨大危險,受黨組織委派,到陜西長武縣做兵運工作,肩負起了領導兵運工作的主要責任。1932年4月2日,趁部隊在陜甘兩地換防之機,在甘肅兩當縣發動了武裝兵變,并將兵變后的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第五支隊,兩當兵變是我父親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他由一位黨員積極分子成長為一名黨的基層組織領導人和軍事指揮者。作為革命前輩的后代,今天我們紀念兩當兵變,就是要學習和弘揚革命前輩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學習和弘揚他們求真務實、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工作作風,從而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甘肅日報
觀點集萃
黨內稱謂關乎轉作風
不知從何時起,黨內互稱“同志”的人越來越少,一些脫胎于江湖綠林,裹挾著濃厚封建陋習的“老板”、“總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稱呼,在某些部門或單位已滲透到黨內。
稱謂折射作風,稱謂關乎作風,這種“社會病”的滋生與蔓延,直接導致人們對“同志”這一稱謂的冷落與“同志”觀念的消減。稱謂日漸染上“江湖氣”。
黨內互稱“同志”既是規矩又是傳統,為何很多人越來越喊不出口?筆者以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職務低的或者資歷淺的,擔心這樣稱呼有對上級領導不尊重之嫌;二是職務高的或者資歷深的人,為避免下屬對自己的誤解。
在全黨整治“四風”、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當下,黨員干部從形象上、稱謂上堅持原則,是加強和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需要。稱謂容不得半點“江湖氣”,黨內稱謂關乎轉作風。(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