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登革熱傳播是世界性難題。昨日,南都記者獲悉,中山大學正在研究用細菌感染白紋伊蚊以此預防登革熱。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Scott O’N eill來穗介紹蟲媒共生菌控制登革熱傳播研究最新研究成果,這種共生菌可抑制登革熱病毒感染蚊媒,因此攜帶該共生菌有可能使蚊子世世代代失去傳播登革熱病毒的能力。
控制登革熱仍然是科學難題
在廣州,登革熱是一種主要由白紋伊蚊傳染的熱帶病,目前沒有針對性藥物,也沒有疫苗,一般通過殺蟲劑消滅蚊子,但蚊子會產生耐藥性。因此,控制登革熱仍然是科學難題。
昨日,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莫納什大學理學院院長ScottO’N eill教授到中大作報告指出,“利用蟲媒共生菌控制登革熱”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蓋茨全球健康大挑戰聯合基金的重要資助項目,Scott O’N eill是該項目負責人。
共生菌不會傳染給人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奚志勇博士昨日表示,研究發現昆蟲體內一種叫沃爾巴克氏體的共生菌可以阻斷登革熱傳播,這種共生菌能垂直傳播(遺傳給后代),但很難橫向傳播(成蚊之間的傳播),也不能感染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用正常的方法很難使蚊子帶上該共生菌,故奚博士發明一種顯微胚胎注射的方法使蚊子與該菌建立共生關系,從而使得該共生菌可以被用于控制包括登革熱在內的蟲媒病。
2005年,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 CE》。2010年起奚志勇加入Scott O’N eill教授領導的項目。今年,第一次現場測試在澳大利亞完成,其成果被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 A TU RE》在今年8月25日報道。
正在挑選合適的蚊子
中大現在也在進行同樣研究。奚志勇表示,他們正在挑選最適宜的蚊子,“感染這種共生菌的雌蚊子傳給下一代,并代代相傳?!?
這種方法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比如蚊子變異?奚志勇表示,這種方式沒有改變蚊子基因,而且自然界里30%的蚊子就帶了這種菌,若有變異自然界早就發生了?!鞍准y伊蚊通過消化系統、唾液等傳播登革熱病毒,把這種菌感染到它的消化系統,就能阻斷它傳播登革熱病毒。相當于給蚊子打疫苗,叮人不傳病?!?(南方都市報記者 薛冰妮 馬強 實習生 付曉僖 通訊員劉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