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作報告 快報記者 路軍 攝
昨天上午,2011年中國規劃年會在南京開幕。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第一個作學術報告。40分鐘的時間里,他暢談目前城市建設中的一些弊病,談土地、談交通、談保障房……妙語連珠,不時引起臺下共鳴,還有不少規劃師忍不住連發微博“直播”起一些精彩的話語。
作為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這時的仇保興不僅僅是一位副部長,還是一名城市規劃行業的資深專家,他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臺下的官員及同行們,希望能給他們今后的規劃設計工作多一些啟示,多一些警醒。
談保障房
建議商品房至少配建20%保障房
今年,全國將建1000萬套的保障房,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每年千萬套保障房硬任務,基本集中在城郊建設。”仇保興說,目前中國貧富階層分離居住的趨勢本來就存在,各類高檔小區爭相攀比,而保障房的郊區化,其實又助推了貧富分離居住。
同樣的問題,在國外也曾經出現過。美國在二戰以后,政府出錢造了大批保障房,但后來卻形成了新一代貧民窟。東德曾經造大量的板式建筑,毫無景觀可言,這類丑陋的板式建筑被規劃界看成“莫斯科的假牙”。
“希望通過在座的規劃者,能緩解消除這種現象。希望下次規劃年會頒獎時,能有保障房設計的大獎!”仇保興在現場展示出幾幅圖片,美國波特蘭新城區,這是一個由政府投錢主要給低收入者居住的區域,小區環境優美,淺淺的水池孩子們在開心地嬉水,“設計很多樣化,每一幢建筑不一樣,但又很和諧。不像我們,房子都一樣,看上去還不和諧。說句難聽的話,有些小區里,狗都會迷路。”
而法國巴黎的一個小區,兩幢緊鄰著的建筑都很漂亮,但其實,一幢是保障房,另一幢則是商品房。從外觀看不出差別,但里面房子的面積是不同的。“我認為這些都是優秀的設計。”仇保興認為,一個城市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包容,緩解消除貧富分離居住的現實問題,應該提倡混居。在商品房用地出讓合同中,就必須注明配比率,建議不低于20%。此外,還可以學習新加坡的經驗,強制不同階層混居比率。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出臺的公租房管理辦法當中,也提出可在商品房小區里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租房,但只是建議,并沒有強制要求。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