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喻菲 楊春雪 屈婷)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近日將在海南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首飛,中國2020年前后建成的載人空間站就要靠它來發(fā)射貨運飛船。

6月22日上午,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承載著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與搭載載荷組合體的活動發(fā)射平臺駛出發(fā)射場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平穩(wěn)行駛約3小時后,安全轉運至發(fā)射塔架。長征七號計劃6月25日至29日擇機發(fā)射,執(zhí)行首次飛行試驗任務。圖為長征七號任務合練資料圖片。 中新社發(fā) 秦憲安 攝
長征七號的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介紹,作為中國未來航天發(fā)射任務的“主力軍”,長征七號還將滿足載人運載火箭更新?lián)Q代的長遠需求。
長征七號有多強大?
長征七號火箭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助推器長度為現(xiàn)役運載火箭的2倍,起飛重量597噸。
它的運載能力為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將中國中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由8.6噸提高至13.5噸,達到國外同類火箭先進水平。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據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介紹,中國目前研制規(guī)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將于今年下半年首飛,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fā)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任務,將大幅提高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
此外,中國15年內有望發(fā)射重型運載火箭。在目前的設計藍圖中,重型運載火箭箭體直徑近10米,全箭總長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xiàn)有火箭運載能力的5倍多,超過正在研制的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多種深空探測任務需求,保障中國在未來宇宙探索和更大更遠空間的話語權。
設計變革:推進劑更環(huán)保
不同于現(xiàn)役火箭多采用有劇毒的推進劑,長征七號采用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氧/煤油發(fā)動機,實現(xiàn)無毒、無污染。
由于液氧的溫度達零下183攝氏度,在研制火箭的試驗中,每次低溫燃料加注后,試驗現(xiàn)場的發(fā)射塔就像是個“大冷庫”。
雖然看起來是“鋼筋鐵骨”的大個子,體重幾百噸,但火箭體重的90%甚至更多都是燃料。由于燃料重量不能隨意增減,為了帶更多的“乘客”去太空,減輕火箭自重就成了關鍵。因此,“長七”火箭外殼很薄,最薄處僅有0.8毫米,和雞蛋殼差不多,可以說是薄如蟬翼卻力量驚人。
同時,長征七號采用三維無圖紙設計和制造技術,代表了中國運載火箭研制領域數字化的最高水平,研制能力接近波音、空客和NASA,標志著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在數字化設計能力上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長征七號的總體設計團隊也十分“搶鏡”:80%以上未滿35歲,46%擁有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