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港作業區,巨輪緩緩靠岸,橋吊長臂起落裝卸集裝箱;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區內,機器人生產設備精準切割石材,機械運轉聲轟鳴作響;跨境電商直播間里,主播正為國外客戶介紹家居產品……這座“濱海重鎮”“科技芯城”——南安市石井鎮,正以清晰的產業邏輯與開放視野,在內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篤定前行。

作為南安唯一出海口,石井鎮正把港口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
“石井的內外貿發展思路就是守住存量、抓住變量、補齊增量、激發能量。”石井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林三強在接受專訪時,一語道出發展核心。
作為“靠石發家、以石生財”的濱海重鎮,如何守住石材產業存量,穩住發展基本盤?“當前,石井鎮正以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區為抓手,通過龍頭升級、小微轉型、全鏈提質,讓傳統石材產業煥發新活力。”林三強介紹,如今在石井鎮,龍頭企業帶頭提級換擋,如新興石業、睿軒石英石等企業瞄準高端市場,從傳統大理石轉向人造石英石研發;萬福建材在中美貿易摩擦后調整戰略,引入機器人生產設備,成為全鎮首家“機器換人”的石材企業;小微企業主動換道突圍,如賢鑫石業跳出單純加工,注冊供應鏈公司,以“產業+電商+物流”模式,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石井鎮正在大力推進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區園區標準化建設,通過園區綠色循環專項改造,提高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力爭到2027年年底,園區企業升規率提升至45%,石粉綜合利用率達100%,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園區目前已入駐石材企業63家。
作為南安唯一出海口,石井鎮正把港口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港口是石井最大的變量,把這個優勢用足,就能打開內外貿新局面。”林三強表示,圍繞發展臨港經濟,石井鎮重點推進兩項工作:一是建強港區基礎。目前泉州港石井新作業區正加快推進6個新建萬噸級泊位、2個改擴建泊位和1個在建航道項目。建成投用石井口岸通關中心、普洛斯空港物流園、星森智慧供應鏈中心等港后園區,加速打造具有一流港口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的現代化港區。2024年,石井港貨物吞吐量達741.58萬噸,同比增長59.35%,水路運輸總周轉量759.63億噸公里,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二是推動航運回歸。發揮石井人掌握航運體量大等優勢,通過動員各級力量、借鄉賢會等契機,目前已推動13家航運企業、44艘船舶回歸,帶回85.55萬噸運力。
“石井北接泉州萬億產業腹地,西聯廈門創新高地,不僅擁有‘六橫六縱’立體交通網絡,還有翔安國際機場的臨空優勢,發展高新產業有先天條件。”林三強介紹,石井鎮正全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半導體、新材料、低空經濟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半導體產業方面,泉州芯谷南安科創中心10家入駐企業形成“設計—制造—封裝—檢測”全鏈條;聯東U谷·南安半導體科技產業港已吸引75家企業簽約入駐。新材料產業領域,利昌新材料石井基地通過垂直整合產業鏈,將打造百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今年新增簽約的汐逸科技等18個項目,更是涵蓋無人機、智能終端等新興領域。
產學研協同讓創新成功落地生根。石井將依托廈大科技園南安園區、廈大薩本棟微納院硬脆材料加工研發中心等平臺,深化對接廈門大學資源,推動產學研項目合作,加速成果轉化;全力支持深圳技術大學創新創業園建設,打造培育未來獨角獸和行業創新力量的“夢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石井還依托科創中心園區,全力推進內外貿集聚區建設,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鋪開服務網絡,通過強化龍頭引領、精準送達政策、搭建服務平臺、培育專業人才等一系列舉措,為內外貿發展激活內生動能。
放眼石井大地,石材車間“智改數轉”,港口碼頭“貨如輪轉”,科創園區“創新涌動”……海風輕拂間,這座向海而生的經濟重鎮,正以蓬勃動力寫滿發展的無限可能。(記者 賴香珠 通訊員 黃小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