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時“刀槍不入”的林愛蘭提起日本人都是面色如常,可話題一轉到親人,林愛蘭就開始抑制不住地哭泣。她的手緊緊抓著那個粉色塑料椅子,哽咽著告訴攝制組,當年,她的母親被日本人抓住,被綁起來,然后扔進了河里。很快,還未滿20歲的林愛蘭也被日本人抓住,被送進了慰安所。
越來越慢的鏡頭里,老人向郭柯展示著自己最難以示人的那段歷史。
郭柯說,作為一名合格的導演,那個時候其實他應該高興,畢竟“終于得到了想要的故事”。可實際上,那一刻的他很難受,他覺得自己離這些老人已經很近很近了,聽她們講那些傷痛,就像是自己的奶奶經歷了一樣。
李愛連已經徹底不把攝制組當外人了,老人午睡時會邀請組里的姑娘一起上炕,每天天不亮起床,給攝制組炸饅頭片。
毛銀梅院里盛開的梔子花味道清新,攝制組的人也很喜歡。老人從樹上摘下大大一把,挨個分給攝制組的成員,有攝影師扛著機器騰不開手,老人就拍拍對方的身子,讓壯漢微微蹲下。毛銀梅踮起腳,把梔子花別在攝影師衣服的口袋上,然后站在一邊,“嘿嘿”笑。
要活下去,就不會常常舔舐傷口。苦水往回倒,那才是真正活著的感覺
從酷暑到初秋,郭柯和30人的團隊乘飛機、火車和汽車,和22個老人都見了面。或長或短的拍攝過程中,他發現,老人身上的共同點很多,比如平靜、善良和樂觀,以及面對鏡頭的習以為常。
出發前他想過如何在不傷害老人的前提下提問并完成拍攝。但事實上,當機器出現時,有老人挺直了腰,“正襟危坐”,嘴里冒出來的是“我不原諒日本人,我要他們認錯”。那些長槍短炮,老人似乎都很熟悉了。
拍攝后期,李愛連告訴郭柯,以前來采訪的記者太多太多了,可她“沒有講實話”。
“他們每次問那些問題,都當著我的兒媳孫孫,我怎么說得出口。”老人說。
出發以前,郭柯還上網搜索過慰安婦的相關資料。可當他點開搜索頁面,出現的全是一個形象——仰拍的一張正哭泣著的蒼老的臉,照片說明字里行間都是仇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神舟二十二號飛船載貨飛赴中國空間站 我國2025-11-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