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透露,這場“專項治理風暴”的導火線是溫州一家影院投資管理公司,向國內有關協會舉報溫州影院存在嚴重的偷票房行為。因此,此次上榜的溫州影院不在少數。
被罰影院僅為冰山一角
專家斥偷瞞票房如同犯罪
對于官方的“亮劍”行動,業內拍手稱快,但是不少人都表示,處罰還是太輕。
據《中國電影報》消息,電影局市場處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經初步核查,發現本次326家違法影院中,有的影院自2016年以來,一年多時間 里瞞報的票房高達800萬,有的達到500萬。該負責人提到,偷漏瞞報票房,一定涉及偷稅漏稅,“嚴格來說,一些影院的違法行為,已經不單單是違反電影產 業促進法了,這次我們僅僅是在促進法的范圍內進行的處罰”。
“嚴厲處罰當然是好事,可以警醒偷漏瞞報票房的影院。”華影天下發行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歌告訴中新網記者,曝光的326家影院只是黑幕里的冰山一角,“這些是典型案例,還有很多影院手段相對隱蔽,沒有抓到”。
因為偷漏瞞報票房牽扯到稅收、專資收繳和資本回收等問題,因此劉歌認為這類行為應該被視為犯罪。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也持有相同觀點,他斥責說:“偷瞞票房是一種偷竊行為,性質惡劣不言而喻!從目前對這些的處罰來看,現在處理還是比較輕。嚴重的其實是犯罪行為,還可以加大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