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導演張大磊在采訪中提到,在拍攝過程中,試著讓孔維一過沒有手機和網絡的生活,他很快就沉進了懷舊模式,甚至會從角色人物的思維出發,與大人們探討如何表演。他身上靈動的表演天賦以及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來的專業態度,使得孔維一完美詮釋了處在懵懂與成熟的過渡期的“小雷”,從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得到金馬獎評審的青睞。面對媒體的采訪,孔維一說到:“拍這個電影其實非常非常累,經常要晚上一點多才能睡覺。” 雖然辛苦,但他說自己以后還是想拍電影,他最喜歡的是喜劇片,最愛的演員是鄧超。據悉,孔維一也會出演張大磊導演的第二部作品,10歲少年的未來值得期待!
孩童視角與成人世界 小雷與孔維一的雙重寫照
電影《八月》帶有導演極強的自傳性質,“‘小雷’作為旁觀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視作當年的我”。孔維一也曾爆料“導演是通過爸爸找到了自己,因為自己和導演的童年時期長得很像”。九十年代初,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小雷一家三口生活的制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響著。在這個小升初的夏天,小雷也在經歷著自己的變化,展現出了那個年齡段獨有的天真與世故之間的懵懂特質。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解讀身邊的人和事,用安靜而好奇的眼睛觀察著一個變化的時代。孔維一也在經歷著變化,在來到臺灣之前他還不知道“金馬獎”是什么,但伴隨著最佳新演員的提名與獲獎,大量媒體的關注與采訪,讓他進入一個非常成人化的世界。在他的眼中,金馬獎杯和他心愛的玩具、零食一樣,要放在自己最喜歡的小箱子里。還要考慮要不要跟自己“心儀的女孩”炫耀,因為不確定她知不知道金馬是什么。 孩童視角與成人世界的碰撞,在孔維一身上迸發出的火花,讓人更加好奇《八月》中小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