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時才知道,原來畫畫是這樣的!不是靠技巧,而是一種對世界的認知和表達。”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奮斗,每周末出去畫速寫,在北京各個地方旅行……這些都讓他興奮不已。一年后,他如愿以償地考上了附中,名次還挺靠前。
然而,當讀完附中打算報考大學時,肖央的志向變了。“我感覺一部電影的沖擊力要遠遠大于一幅畫,于是就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廣告導演專業。”從美術到影像,形式雖然變了,不變的還是為藝術追求到底的堅決。
拍微電影《老男孩》時,投資方只愿意拍10分鐘的短片。肖央當時手里的錢差不多可以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了,但他沒有買房,而是把所有錢都投進了《老男孩》中。“經常是我這兒正拍著呢,制片過來說:導演,沒錢了,一會兒要結什么什么賬。然后我給他一張卡,他走了,一會兒又回來了:導演,你這張卡里沒錢了……”肖央當初這么執著,原因也很單純,“就想完成這樣一部作品,去展現時代變遷帶給我們的巨大沖擊,去書寫80后的彷徨與失落。”
關于筷子兄弟
不用擔心會解散
不同于電影里搞笑耍寶等富有喜感的性格,生活中的肖央其實是一個內斂的人。他自己總結,小時候話癆,長大后沉默了很多,人多的時候還比較羞澀,“可能是潛意識里有點自卑感吧,覺得自己還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