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強身健體重“收藏”
冬季養生講究一“養”一“藏”。所謂“養”指的是養腎,所謂“藏”是指儲存陽氣、保護陰氣。
農歷上習慣將立冬作為冬天的開始,進入這一時節后,天地萬物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自然界也表現為陰盛陽衰,此時人體的陽氣極易受到損傷,所以立冬后要注意保護陽氣。
冬季人體主腎,是養腎的好時節。養腎的主要方法是要控制入口的食物種類。中醫上講,黑色入腎,吃黑色的食物對養腎有好處。例如黑豆、黑米、海參、何首烏等。
滋陰的肉類食物有羊肉、狗肉、鴨肉等,但是油脂偏大的食品不適宜肥胖人群。
冬季飲食:少咸多苦略戒甜
藥王孫思邈曾經講道:“春日少酸宜食甘,冬日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減卻苦,秋來辛省便加酸,平日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臟保平安?!痹诙炖锟谖哆m合多吃苦味,咸味重的食物則應該少吃。
東北人口重,冬季喜歡吃燉菜,大油大鹽的燉菜其實并不利于養生。冬天的飲食應該清淡,平時做菜時少放油和鹽還可降低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走出誤區】
靠吃甜食儲存能量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喜歡在冬天多吃甜食,希望靠吃甜食增加身體熱量去御寒,其實這么做并不科學。
中醫上講,甜食吃得太多對腎臟有損傷。尤其在冬天,甜食應該少吃才能達到對腎臟的保護。適當把飲食中的部分甜食調整為苦味更好。
就地取方:餐桌上也有“好藥”
蕎麥: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彈性,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良藥。
鵝肉:鵝肉有健脾、暖胃、生津、止咳、化痰等多種功效,又因為是溫性的食品,適合在冬季食用。
土豆:土豆富含大量的鉀,能補充冬季所需的微量元素,還有很好的御寒功效。
生姜:有驅寒的功效,冬季多吃生姜可以暖胃,還可以很有效地預防感冒。
驅寒還可以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韭菜、兔肉、板栗、蝦皮等。
粥:冬天是潰瘍病易發的季節,粥類是潰瘍病患者最理想的食物。粥還容易吸收,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冬季更宜吃粥來促進吸收,增加食欲。
巧逛市場:“天然補品”帶回家
立冬后,應該選擇吃新鮮蔬果來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含量高的食物維護體內營養均衡。高麗華提醒您,去菜市場別忘了把這些“天然補品”的食材帶回家。
肉類:牛肉、羊肉、烏雞;
蔬菜:蘿卜、油菜、木耳、芹菜、白蘿卜、大白菜、菠菜、韭菜;◎水果:蘋果、橘子、桂圓;
堅果: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
乳制品、豆制品:牛奶、豆腐、豆漿。
此外,在飲食上還要注意盡量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
立冬的養生精神上要豁達樂觀,合理用腦,保持良好心態,適當運動。同時要注意背部的保暖,這樣才有利于陽氣的潛藏。
健康連線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明日立冬,也是人們一年中進補的最佳時期。冬季應該如何進補才能補得恰到好處?鞍山市第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魏琳娜和營養部營養師高麗華就來教大家冬季進補的學問。
營養師高麗華為大家演示冬季進補粥的做法。
營養師教你做冬季進補粥
粥的種類很多,冬季的臘八粥、小豆粥、茯苓山藥粥都是首選的冬季進補食品。此外,營養師高麗華還為大家推薦四款冬季養生滋補粥,陪伴我們度過寒冬。
芝麻粥
功用:滋補養腎,養血生津,潤腸通便。用于肝虛而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須發早白或慢性便秘等。
做法:芝麻15克,微炒后研成泥狀,加大米煮粥食用。
羊肉粥
功用:溫補強壯。用于老年人陽虛畏冷,腰膝酸軟,頭暈眼花。為老年人冬令進補良方。
做法:瘦羊肉150—250克,切成小塊。加粳米250克同煮食用,也可用羊肉與山藥同煮食用,或用當歸、生姜及羊肉煮湯服食。最后一種做法可用來預防感冒。
芹菜粥
功用:健脾祛濕,能解頭暈目眩,有良好的降血壓、鎮靜和保護血管的作用。
做法:芹菜100—15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食用,一般先煮粥,再下芹菜。
五色豆漿
功用:滋陰補血,益氣健脾,養血潤燥,補腎烏發。
做法:將黃豆、綠豆、黑豆、紅豆、白扁豆各10克洗凈后,放進豆漿機中,加入適量水,即可做出美味的五色豆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