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產科專科醫院床位一直緊張,今年更是奇缺。以至于市衛生局專門研究方案,力爭近日內3家三級產科專科醫院床位數分別增加100張,分娩數可由目前4萬上升到6萬左右。我跟一位從事教育的日本友人談及這條新聞,他驚訝地張大嘴,連聲說“太厲害了,太厲害了”。雖然這位朋友居住的東京市每年也有10 萬名左右的嬰兒呱呱墜地,但卻占了全日本新生兒的十分之一。而上海每年20多萬的新生兒只不過是全國1千多萬新生兒的零頭。
用日本人的視角來看,每年那么多孩子出生真是“太棒了”的一件事。這位朋友馬上問我,這些產科醫院是不是很賺錢,我說大概只有幾家熱門的專科醫院是比較賺錢的,還有不少醫院的產科床位因為空閑,可能就不怎么賺錢了。他感到很奇怪,接著就跟我算了一筆賬。在日本生一個孩子大概要花費100萬日元,其中大頭是給醫院的,差不多要50萬到70萬日元(政府補貼35萬日元),相當于5萬元人民幣左右。所以產科醫院是相當地有錢,產科醫生收入可以跟牙科醫生、外科醫生媲美,而且不像中國,日本大多數產科醫生都是男的。當聽我說上海生一個孩子不過幾千元時,他又連連感嘆,“太便宜了,太便宜了”。差不多等級的東京白領跟上海白領的收入比在5:1到7:1之間,但在醫院生孩子的費用比卻達到20:1。
當然貴有貴的道理。跟上海媽媽都熱衷于去大型專科醫院不同,日本孕婦反而喜歡選擇在家附近的私人專科醫院分娩,據說因為各種醫科大學附屬的大型公立醫院還要承擔教學任務,所以經常有實習醫生、實習護士要到現場觀摩學習,以致私密性高的小型私立醫院反而吃香。這種私立醫院床位不多,幾十個但都是單人房,無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務更是不必說了,基本上可以做到無需家人陪伴完成整個從產檢到分娩的生育過程。
在我的日本朋友看來,上海的生育火爆態勢令人羨慕。不只是產科醫院不愁生意,連帶著幼兒園、小學等教育機構也不必再愁生源問題。我說人太多也夠嗆,醫院、學校都不夠用,長大了還要搶工作、搶就業。這位日本朋友很嚴肅地回答我,醫院、學校不夠,花錢建設就是了,但是如果人不夠,就什么都無從談起。至于工作崗位,人多了還怕沒有需求嗎?只要有需求總會有工作需要人去做的。說到最后,他頗為語重心長地說,最關鍵的是,一個社會必須要充滿孩子的笑聲,如果走在馬路上,到處都是成年人、老年人,卻很難看到孩子,那么這個地方就沒有生氣。城市建設得再怎么好,也是沒有希望的。反過來,一個地方哪怕有這樣那樣的落后問題,但是只要不斷地有新鮮血液加入,有制造大量吵鬧和大量需求的孩子,這里就有生機,就有未來。
也許就像他說的那樣,從長遠角度來看,產科醫院的一床難求,還真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