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月收入呈持續增長態勢,就業率穩中有升,同時立德樹人、專業建設基礎能力都在增強。但也存在高職教育發展優勢與存在感趨弱并存的情況,“叫好”的同時還需“叫座”。這是記者從近日舉行的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上了解到的。
受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連續6年編制高職質量年報。根據《201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發布的數據,我國2016屆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為3599元,連續5年穩定增長。與2012屆相比,月收入提高了31.8%。
報告顯示,2016屆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91.5%,相比2012屆提升1.1個百分點。同時,專業相關度、就業滿意度、工作穩定性、自主創業比例和創業存活率等指標也穩中有升。
上海市教科院高職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樹超認為,近5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依賴的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為質量提升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一批產業快速發展,在世界居于領先地位,為高職院校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基礎。近5年,高職院校畢業生家庭背景為“農民工和農民”比例在50%以上,為廣大農村學子提供教育機會。
報告同時指出,高職教育也面臨一些挑戰,如高職院校缺乏發展自信,內涵建設成為薄弱環節,缺乏專業與課程建設標準的約束力,缺乏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對應的職業資格框架等。(記者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