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23日訊 六月的微風拂面,洋溢青春的熱情,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在美麗的集美用歌聲詮釋青春和活力。昨天,全國33支高校大學生代表隊齊聚集美,進行首屆中國(集美)大學生合唱比賽的終極PK,最終花落各家。
參賽合唱團身穿統一蒙古族服飾
昨天下午,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駐會副主席、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主席徐沛東為師生們帶來《文藝創作的繼承與創新》的精彩講座,與師生們分享了許多創作的想法,還大贊集美之美。
今天晚上,參賽的大學生還將在集美嘉庚劇院共同為大家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會。
徐沛東在集美大學開講
【終極PK】
33支高校代表隊 同臺競技展風采
昨天,首屆中國(集美)大學生合唱比賽舉行第二輪決賽,33支高校大學生代表隊齊聚集美,他們猶如一群自由的百靈鳥,一展歌喉,縱情高歌。據介紹,首屆中國(集美)大學生合唱比賽是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集美區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集美大學、中共集美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
本次大賽分為常規合唱組和流行合唱組,其中常規合唱組共有22支參賽隊伍,流行合唱組有11支。據介紹,本次大賽舉辦的宗旨是“競技、交流、圓夢”,搭建一個全國高校的交流平臺,讓全國高校的合唱團能夠展示合唱技能,相互學習交流,提高各高校的合唱水平,為中國的合唱事業貢獻力量。
【賽場風采】
優美旋律 觀眾和評委享耳福
昨天的比賽現場上,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的女聲合唱團,一登臺便吸引了眼球,清一色的“巾幗”們帶來了一首《Libertango》,9名女隊員站好臺位,隨著音樂響起放聲高歌。這首節奏感、韻律感極強的西班牙民歌一下子征服了在場的觀眾和評委,博得了掌聲和歡呼聲。合唱團負責人趙老師表示,他們合唱團首次來廈門集美參加合唱比賽,團員們都很喜歡集美,感覺這里很有音樂氛圍,也很美,對本次賽事的安排也很滿意,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再來集美參加比賽。
?這支九人女生合唱團,利用搖鈴和手鼓,為歌曲添彩
作為東道主,集美大學音樂學院的Harmony Glee合唱團的表演也相當精彩,在音樂節奏的變化中,他們時而低吟淺唱,時而高亢洪亮,整首歌抑揚頓挫。合唱團負責人小江說,在家門口比賽,心態更加放松,重在參與和學習,他們合唱團很歡迎遠道而來的參賽隊伍,希望明年還能再次跟他們同臺競技。
【精彩花絮】
各色服飾 讓聽眾大飽眼福
合唱比賽還有一大看點,就是參賽隊伍的服裝。昨天,在首屆中國(集美)大學生合唱比賽的現場,許多觀眾在飽“耳福”的同時也大飽眼福。赤橙黃綠青藍紫,幾乎各種顏色的服裝都在比賽中亮相,可謂是一場合唱比賽服裝“大薈萃”。
▲演唱中,合唱團團員手持快板,為歌曲增色
女生一襲長裙,優雅端莊;男生西裝領結,黑色長褲,整潔端莊,這些服裝在比賽現場占了多數。但是,也有一些服裝尤其惹眼,比如內蒙古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的合唱團,穿的就是內蒙古服飾,演唱的曲目也具有內蒙古風味。而廣東省嘉應學院音樂學院合唱團演繹了一些具有客家特色的合唱曲,因此穿的服裝也是客家特色。
也有的隊伍根據參賽歌曲所抒發的情感特點搭配服裝,因此大紅、湛藍、潔白等代表的純色系在賽場上也都能看到。
【重磅講堂】
音樂“大咖”徐沛東
大贊集美之美
昨天下午,集美大學大報告廳內座無虛席,集美區文藝工作者和高校師生在等待著聆聽音樂“大咖”徐沛東帶來的《文藝創作的繼承與創新》講座。
講座一開始,徐沛東首先表達了他對集美的贊美。他說,他上世紀70年代在福建當兵時,每年都會來廈門,最難忘的是第一次經過高集海堤的情景,“奇特、耀眼的建筑群,仿如見到海市蜃樓一般,那一次,集美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沛東說,集美是著名僑領陳嘉庚先生的故鄉,因教育、文化而出名。因此,集美之美不僅僅只有建筑之美、風光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文之美。
徐沛東說,文藝創作、繼承和創新同樣重要,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致敬與傳承之時,更要做到不斷發展和創新。許多創作因為生活習慣、思維模式等方面的影響,會形成固定化模式,甚至一味機械地重復,因此,需要求變,尋求創新。在談及年輕人在成長之路上是否需要多加鍛煉的時候,徐沛東舉了上世紀70年代艱苦的生活給予自己的人生磨煉,以及決心送女兒出國,讓女兒的性格更加獨立等例子,他說:“年輕人吃點苦不是壞事,這也是一筆人生的財富。”
在講座的最后,徐沛東對觀眾的提問做了許多解答,并希望同學們能在大學期間學好理論基礎,在今后的文藝創作之路和其他行業上有更大的造詣。
光榮榜
常規組別獲獎名單
金獎
貴州大學合唱團
山西師范大學燭光合唱團
銀獎
內蒙古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科爾沁之聲無伴奏合唱團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女聲合唱團
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女生合唱團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合唱團
廣東省嘉應學院音樂學院啀個合唱團
流行組獲獎名單
金獎
內蒙古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蒼天之聲呼麥組合
銀獎
集美大學音樂學院Harmony Glee合唱團
廈門大學STAB清唱團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星河女子合唱團
(海都記者 陳志堅 許茵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