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校合作還是責任轉嫁?”
“現在學校花樣真多,才三年級的孩子,就要做調查報告了,還要PPT演示。”在重慶某公司做高管的譚女士告訴記者,孩子這樣的作業基本上要靠家長“幫助”完成。
做PPT、拍活動視頻、做小報、調查課題、小制作……看到這樣的作業,很多家長頭都大了。“這類作業一般都要展覽或者參加比賽,但是那些得獎的我看沒幾個是孩子獨立完成的。這哪里是孩子在比賽,簡直就是家長在PK!”譚女士說。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中小學生作業讓家長簽字是普遍現象。隨著電子作業的興起,孩子們完成作業對家長的依賴程度變得越來越高了。老師通過QQ群、微信群、電話、群發短信給班里每個家長布置各種預習、聽寫、簽字、勞作、手工、作文的事情也變得多了起來。
譚女士調侃道,“如果你不會用電腦,不會用QQ,不會下載,不會解碼,不會上網學習視頻,不會英語,你不配在這個時代做家長。”
“也有老師除了每天給孩子布置作業,還要給家長布置作業;除了檢查孩子的作業,也要檢查家長的作業;除了批評孩子沒完成作業,還批評家長沒完成作業。”對此,家長程女士有點煩。她說,有一次她在孩子的作業本上只簽了“已完成”,沒有進行批改,老師就發來了短信:“我真的感到有點失望。如果布置的作業成了這個樣子,那孩子和別的同學以后的距離就大了,后悔也遲了。”
“批改試卷不應該是老師的職責嗎?怎么成了家長的工作了?”程女士不解。
“天天都是發一堆口算材料和生字材料,要家長打印出來給孩子練習,可這些不應該是老師課堂上讓孩子掌握的嗎?是家校合作還是責任轉嫁?”渝北區市民冀先生這樣對記者抱怨道。
談到該不該取消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重慶南開小學校長錢小波認為,教育需要合力,家長對孩子作業的檢查其實應更注重于對孩子習慣的檢查,讓孩子認識到做作業是他自己的責任,是他應該完成的事情,“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