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總結經驗
小區的陳婆婆說,“一開始,我們是抱著支持這兩個孩子的念頭來的,一嘗,覺得味道確實不錯。”現在,蘇杭和陳尚魁的“小學生鹵菜”在小區里頗有名氣,有時候,還沒走出小區大門,兩人被圍在中庭,鹵菜就賣了一大半。
鹵菜的熱銷,讓兩個小伙伴頗為自豪。每天收攤后,兩個人都會端著空盆回家算賬,并總結得失。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在附近公園的夜市擺攤,被城管發現,雖然小緊張了一下,但是幾個小伙伴嘗試與對方交流,最后,城管在旁邊給幾個孩子另外找了一個地方。
經常碰到拿著整鈔無法找開的情況,蘇杭和陳尚魁一商量,干脆弄了個支付寶支付,同時將陳爸爸的微信號也打印出來,幾種支付方式同時使用。
“我覺得進步最大的就是數學,因為每天都要扎賬算利潤啊這些。”按照他們和陳爸爸的約定,每天的營業結束,要將成本算好返還給家長,剩下的才是他們的利潤。從第一天37元的日營業額,到昨天,他們的日營業額已經達到了390元。
膽子大了不少
陳爸爸說,讓孩子來擺攤,主要是想讓他們體驗錢是咋掙的,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同時也鍛煉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對這個感興趣。陳爸爸說:“每天生意這么好,孩子們對此的興趣自然也就提上來了。”
通過這幾天的實踐,陳爸爸明顯地發現孩子膽子大了很多,學會與人交流了。而且,每天晚上計算成本收益,孩子的算術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次賣鹵菜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鍛煉。”
天臺崗小學花園校區老師張世力說,首先要肯定這件事積極的一面,它不僅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孩子在活動中學會了與人溝通、交流、合作,這些實踐比書本上生硬的知識更重要,適當培養一些經濟意識也不錯。
但家長要做好引導,比如事先應該有個活動方案,“練攤”的目的是什么?掙來的錢怎么辦?要讓這種活動更有意義。
同時,家長要加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年紀較小的孩子應該在家長陪同和監管下參加社會實踐,確保孩子暑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