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學會欣賞數學的美、熱愛數學;第二,一定要多多練習;第三,要不怕苦,不管有多苦……”最近,這篇名為《什么?一篇談數學學習的文章文字數為0》的帖子在朋友圈迅速走紅。一方面,用48首歌曲“接龍”造句的創意令人大呼“有才”;另一方面,這些詼諧話語又真實道出了數學學習的秘訣。更有趣的是,這篇“網紅文”出自公眾號“小月數學”,其作者是復旦附中資深數學教師“小月”。
在自媒體蔚然成風的當下,三尺講臺早已不是教師的唯一舞臺。工作之余,創辦一個微信公眾號,成了不少“潮教師”的選擇。不同的是,有些人將其視為職業的延伸平臺,暢談教育話題、反思課堂教學;有些人則將其視為另一個生活空間,展現出教師形象之外的真實自我。
把公眾號當作第二張“三尺講臺”
“展示數學的美,交流學習方法,分享數學新聞。”點開小月老師的公眾號“小月數學”后,這行字最先映入眼簾。小月老師告訴記者,此號是從去年2月開始運營的,90%以上的文章為原創。
談及創號理由,他坦言是為了“延伸課堂內的知識,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可以說,這個公眾號更像是他的第二張“三尺講臺”。
然而有意思的是,這些說理解題的文章絲毫不見枯燥,反而帶有小月老師鮮明的個人特色———幽默詼諧。因為,他為每一篇文章設計了一個相當吸引眼球的標題,這個標題往往是一句“腦筋急轉彎”,而答案隱藏在文章之中。
作為小月老師的“得意之作”,《什么?一篇談數學學習的文章文字數為0》的“熱傳”令他很高興。他說,暑假是一個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好時機,如何用一種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觀點,成了構思這篇文章的關鍵問題。不少網友點贊并評論:“讀起來有一種rap(說唱)的感覺,讓我開始思考數學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