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鄭州市金水區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課改實驗區以來,鄭州市探索形成了區域課改的“道德課堂”理念及實踐,正逐步實現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
課程多樣化 小學也開選修課
每周三、周五下午,是鄭州市二七區淮河東路小學孩子們很喜歡的時段。他們紛紛離開班級,走進不同的教室,開始上自己選擇的“多彩課程”,如機器人課、沙畫課、書法課、陶藝課等。
該校校長楊帆說,學校一共開了77門多彩校本課程,學生通過網上選課,打破年級界限,實施走班制上課。全校90多位老師都參與課程開發和實施,還征集家長特長,讓家長進入學校為孩子上多彩課。
“每次選課,我兒子都會提前一小時坐到電腦前,動員全家人幫他搶課。”學生家長田園說,幾年下來,孩子已經學了五六門多彩課程,有機器人、沙畫、籃球等,都是孩子感興趣的課程。
“課程改革促進了課堂形態的變革,老師、家長、學生的觀念都發生了變化。”楊帆說,以前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行了,現在很多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管理、課程評價、課外活動中來。
鄭州市二七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齊華說,鄭州區域課改最大的變化就是下放課程權利,各個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辦好校本課程,給學生的選擇性越大,學生就越能發現自己的才能、特長。
目前,鄭州市中小學都構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例如,金水區文化路第一小學開設了47門校本課程,學校的合唱團、誦讀社團、管樂社團等多次取得佳績;鄭州九中以校本課程活動設計為依托,成功承辦了第一屆亞太青年學生領袖大會;鄭州二中則涌現出一批風靡校園的校本課程,捧紅了數位“魅力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