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告別語錄”溫情依舊
自從華中科技大學的老校長“根叔”在2010年發表了那篇名為《記憶》的畢業典禮演講后,大學校長的畢業典禮發言每年都備受關注。今年的大學校長們也沒讓大家失望,精彩語錄不斷。
清華校長邱勇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中首先就亮出身份和學生拉近了距離,“我也是3字班的,1983年,我與你們當初一樣,滿懷憧憬和期待來到清華園。”他說,“那時五道口還沒有成為‘宇宙中心’,那時紫荊公寓區還一片蛙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校長王永生在畢業典禮上坦言:“作為老師,我非常理解你們無數次吐槽信息科大并不‘信息’……”校長的坦誠引發學生們理解的掌聲。
除了幽默的語言,記者發現今年許多大學校長的發言都告別了辭藻的堆砌,以平實的語言,以身邊人的故事甚至自己的成長經歷,分享對人生的理解。北大校長林建華講了自己當年從農場上大學和在美國留學時的兩個小故事, “我的母親像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一樣,沒有讀過很多書,也沒有上過學。從小我常聽到她講: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句話影響了我大半輩子。”林建華說。他要把這一價值觀分享給在場的全體畢業生。
邱勇則特別提到了在場的一位本科畢業生——來自新聞學院的肖亞洲。“他用三個寒暑假到晉西呂梁山區石樓縣貧瘠、閉塞的村莊里,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形成了26萬字的著作《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希望同學們秉承實干的精神,讓思想在扎實的行動中更加堅忍、更加強大。”邱勇說。作為著名有機光電材料專家的邱勇,在清華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中透露出更多的是濃濃的人文色彩,他引用宋代思想家朱熹的“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希望學生做有思想的行者,他還當場贈送給全體本科畢業生每人一本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
本報記者 張航 文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