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老師:看似另類
其實符合學科原理
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前往成都文理學院教育學院,找到了負責布置這次暑假社會實踐任務的老師——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組老師張丹、學前教育專業藝術組老師李強。兩位老師都是“80后”,張丹31歲、李強29歲。對于在網絡上引起的反響,張丹坦言,沒有想過在網上引起了這么多的關注。“之前我們收集了學生的意見,他們大多認為以往的暑期實踐太枯燥,所以我們結合自身大學經歷,在此次暑假社會實踐中做了創新,今年也是第一次嘗試。根據年級的不同,有些年級的拓展項目中多達9個選擇,學生從中選擇3項就算完成。”
面對微博上的熱議,張丹表示:“這些看似新鮮的拓展項目,實質都是基于學科原理設置,以及心理學等測評的考量來制定的。比如:向喜歡的人表白放進去,是因為學生都在20歲左右,處于青春期的活躍階段,是到了可以嘗試戀愛的時期了,表白也是對學生勇氣的一種鍛煉方式;學習插花茶道可以培養學生的心性與審美;嘗試不同的服飾與妝容可以對自我認識的建構潛移默化 ……這些作業考察不是最終目的,主要是一種體驗,引領學生開闊視野,多接觸多嘗試,對自己認識、建構、完善,對生活的多角度解讀,形成生活的某種態度。”
專家點贊:個性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有機結合
中國教育協會學術委員、教育專家紀大海認為,成都文理學院教育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內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紀大海還強調,社會實踐一定要將學生個性發展與社會實踐的需求有機的結合起來。
針對有些網友們擔心的“燒錢”,紀大海則表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家庭條件做選擇,但是選擇一定要多元化、多樣化。紀大海對“跟喜歡的人表白”和““旅行”表達了特別的欣賞,稱“人際交往、行萬里路都是另一種學習方式”。
?。ㄔ}為《這份大學生暑假作業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