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學院慕課平臺。
位于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學院,就是依托富有共享理念的“慕課”網絡平臺,與清華大學等優質高校教學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建立并深化適合本校特點的教學路徑,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重視設計“自選動作”。“慕課”分為線上線下兩個學習渠道:線上渠道主要指網絡視頻課程學習、課后小結測試和第二課堂學習;線下渠道主要指和教師面對面答疑解惑。
三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鄧元秀說:“互聯網原住民一代的學生對‘照本宣科’的教學不是很感興趣。開展混合式教學以后,課本知識點這些‘規定動作’,同學們在網上已經和清華名師學習過了,所以我們需要設計自己線下教學的‘自選動作’,或是不斷擴展、或是深化凝練、或是實踐反轉,發揮自己的學科專長,釋放教學能動性。”
“慕課”也將學生也從僵化的課堂中解放。三亞學院學生王潤澤認為,“慕課沒有時間、人數、地點限制,我們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課程被分成知識點、錄制成‘微課程’,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就像游戲里的通關設置。”
復旦大學也建設了混合式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逐步實現了思政名師教學共享、學生深度參與、教師個性化解疑釋惑。在新近調查中,82.4%的學生認為這一新形式提高了自身學習能力。
除直播和在線課程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極具代入感的技術也已應用到思政課中。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思政課上,學生們戴著VR眼鏡便從21世紀“穿越”回到艱苦的長征時期,跟隨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親身經歷生死一瞬。
(原題為《馬原思修毛中特背到海枯石爛? 這才是思政課正確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