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拒收紅包 讓孩子在公平環境中成長
老師收禮早已經是一種社會現象。但是能用曬出來表達都拒絕的學校并不多。
記者聯系到該幼兒園園長張曉磊,他說,就像端午節有家長給老師通過各種方式送禮物,有的是實物,有的是微信轉紅包。家長送禮的想法,一方面是表達感謝,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老師多照顧自家的孩子,但是這樣就會對其他孩子不公平。我們希望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希望孩子能在公平的環境中長大。但是時間久了反倒覺得心安,家長覺得這種制度反倒會讓孩子有一個公平的環境了。
調查:超4成家長都有給老師送禮的經歷
記者調查了百名家長,其中超4成的家長表示都有過給老師送禮的經歷。送禮的家長中,多數家長表示是對老師的感謝,一部分是“隨大流”,還有一部分家長表示,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老師能多照顧自己的孩子,能給一些機會展示。
調查發現,送禮的家長多數集中在低齡孩子身上。擔心孩子不適應,讓老師多照顧。隨著孩子年齡增大,家長送禮的次數和頻率也在降低。
記者調查發現,超4成的家長都有送禮的經歷,超6成的家長都有想送禮的想法。因為,家長們擔心,如果不送禮,老師會不會讓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長為此甚至還鬧出家庭矛盾甚至產生心結。
老師咋想?是對老師工作和生活的干擾
“其實,家長的謝意有時候對老師也是一種負擔。”據一位新入行的老師說,在新學期開學,一位家長就送了一張購物卡,由于當時怎么也沒拒絕得了,收下后的心一直惴惴不安。
“總覺得心里不踏實,我當然知道家長送禮的目的,就是為了多關照他家的孩子。”該老師說,其實,教學當中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一視同仁,不會有偏向,更不會有意的去關照哪個孩子,但拿了家長的好處又不會特殊照顧,所以心里特別不舒服。
該老師說,后來,找了一個機會,用同等價值的物品通過孩子又還給了家長,心里踏實了,覺得腰板也硬氣了。
通過輾轉,記者聯系到一位置有著8年工作經驗的李老師,她坦言,收過家長的禮物,也參加過家長請老師吃飯的飯局。但是感受并不好。因為平時根本沒有溝通,大家都也都心知肚明吃飯的目的,所以感覺這種場合特別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