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以來,以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為目的的“光盤行動”已開展4年。端午小長假是人們聚會訪友、出席宴請的高峰期,北京晨報記者走訪發現,不少人又將“光盤行動”拋之腦后,越是大型聚會、豪華宴請,打包越是罕見。也有就餐者認為,飯店應為顧客提供點菜建議。此外,有高校食堂推出“半份菜”,獲學生點贊,既適合飯量小的女生,又能滿足個人多嘗幾個菜的意愿。
▲宴請結束,菜品剩滿桌。
▲高校食堂推出“半份菜”,促進學生踐行節儉,多數放回的盤碗清空見底。
宴會菜品浪費多 一桌能剩大半桌
端午小長假,不少人探親訪友、參加聚會。張先生這個小長假就參加了兩撥聚會,一個是好朋友的婚宴,一個是師門同窗的聚會消遣。
“‘光盤’?現在有幾桌能真的把盤子吃光?少剩一點就算不錯了。真要把滿桌飯都吃空,東道主肯定覺得沒招待好。”張先生感覺,宴席上浪費的食物甚至比人們吃的還要多,但回想近幾年頻頻出席的各種結婚宴請、商務宴會,從來都是“粥多僧少”。
北京晨報記者前天在房山某酒店參加一場婚宴時也注意到,賓客散去時,不少酒桌上還是滿滿當當,主食似乎都沒動筷子。東家用提前準備好的打包袋將親屬的三桌飯菜打包后,其余的不再理會。很快,近10桌還未消耗過半的飯菜都被服務員清理到泔水桶里。
“這確實很難辦,哪個來喝喜酒的還好意思把桌上的菜打包回家呢?再說了,有時候同桌的人并不熟悉,打包回家也不愿意吃。”張先生的話不無道理,采訪中,不少人都持有同樣的觀點。
“一些聚會,每次都挑高檔的地方,除了一些稀罕的菜品,其他的都剩一半。別說打包了,專心吃飯的都少,大家都是去玩兒,吃也不是重頭戲,飯菜全浪費了。”馬女士說,與其這樣,倒不如換一種方式娛樂,或者干脆以自助餐的形式聚會,“說實話,看著那些剩飯菜也心疼,但又不好意思打包回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